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农林牧渔 >  2008年10月中国稻米分析报告

2008年10月中国稻米分析报告

Tag:稻米  
    10月份,国内稻米市场持续弱势。东北粳稻、中晚稻陆续上市,供给充足,价格下行压力明显;中旬国家发出利好信息,临时储备收购政策和东北稻米外运补贴政策出台,但南北市场受益不均,东北稻谷价格较为坚挺,南方籼稻市场观望情绪仍比较强烈,价格尚未走出弱势。

  新粮全面上市交易稻谷投放减少

  从7月份早稻上市以来,考虑到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对新粮价格的影响,其投放量一直在减少。到本月每次的投放量已由前期的40万吨左右降低到5万吨左右。本月共交易四次,在10月15日的交易中投放的9.96万吨全部流拍,其他三次投放量分别为9.94万吨、、4.8万吨和4.9万吨,分别成交2.05万吨、3084吨和5451吨,成交率为20.62%、6.43%和11.18%。目前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量少,对市场已无影响力,而目前南方籼稻价格仍不理想,考虑到国家政策导向,后期最低收购价稻谷很可能会暂停拍卖。

  利好政策出台抬高稻谷市场底价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将在东北地区按照0.92元/斤的价格收购粳稻作为国家临时储备,同时继续实行东北稻米的入关运输补贴政策;而在南方主产区按照0.94元/斤的价格收购中、晚籼稻作为国家临时储备。随后又对政策的具体细节做了补充,在东北三省将收购粳稻400万吨,等级为国标三等,每等级差0.02元/斤,其中黑龙江按0.92元/斤的价格收购240万吨,吉林按0.93元/斤的价格收购120万吨,辽宁按照0.94元/斤的价格收购40万吨;在南方籼稻产区按照0.94元/斤的价格收购中晚籼稻600万吨,其中江苏70万吨,安徽125万吨,江西100万吨,河南50万吨,湖北125万吨,湖南80万吨,四川50万吨;此外,东北稻米外运补贴政策也将从11月1日开始实施。在新粮上市、市场压力增加之际,国家的利好政策无疑是给市场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相比去年政策,今年来得更及时、更有力。后期东北粳稻政策市明显,南方籼稻底价也将抬高。

  南北受益不同稻谷行情略显差异

  10月份,东北粳稻上市初期价格回落趋势明显,不少地区粳稻价格普遍在0.85元/斤左右,而在20日国家发布的东北临时储备稻谷收购价则是0.92元/斤,如此大的价差为东北粳稻价格上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进入下旬后东北价格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截至月底,大部分地区的收购价格都在0.92元/斤以上。相比而言,中晚籼稻的行情略显平淡。由于此次南方中晚籼稻的国家临时储备收购价为0.94元/斤,而这与目前市场上的收购价格相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中晚稻收购价格要高于0.94元/斤,导致南方籼稻市场对此的反应并不像东北那么敏感,到10月下旬观望气氛仍比较强烈,但中储收购启动后会带动市场收购热情,再加上今年农资成本的增加,农民惜售心理增强,后期南方籼稻易涨难跌。

  利空仍存中晚籼稻难现早稻疯狂

  首先,今年早稻上市以来,国有企业积极入市收购产生的“羊群效应”使得早稻价格一路走高,而价格回落给企业的教训仍然影响着市场的心理;其次,国内稻谷丰收供给相对充足,企业收粮不积极,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份的预测,今年我国稻谷产量为1.89亿吨,年度总消费量为1.82亿吨,节余700多万吨,即使加上国家收购的1000万吨临时储备,国内稻谷供需仍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最后,目前大米终端需求不强,加上前期油料价格大跌,影响到稻谷市场,一些贸易商在资金和心理上都遭受到打击,多持观望心态,市场悲观情绪仍然存在。可以预见后期稻谷底价会有所抬高,但早稻的疯狂行情难现。

  需求尚未好转稻强米弱行情延续

  目前大米加工企业处境非常尴尬,在经济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其资金链相当不稳。一方面,市场终端需求不旺,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另一方面,稻强米弱格局限制了利润空间,同时大米加工副产品价格受养殖业恢复缓慢的影响上涨困难。据了解,东北地区因原粮价格上涨,当地大米加工企业有上调米价意向;南方加工企业也蠢蠢欲动,但在目前市场需求不足、而原粮供应充足背景下,短期内米价上行缺少足够的动力,进入12月份后在节日消费拉动下有望回暖。

  进入11月份后,国家临时储备收购将是决定稻谷市场走势的主要力量,而东北粳稻运输补贴政策也将实施,东北市场将成为最大赢家;而南方市场由于种种利空因素存在,籼稻走势可能会弱于粳稻。预计11月份国内稻谷市场将稳中上行,而南北产区行情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