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农林牧渔 >  2008-2009年度我国饲养业发展形势预测

2008-2009年度我国饲养业发展形势预测

Tag:饲养业  
  依据当前的饲养业发展情况、国家政策导向、国际有关产品的供求趋势,以及我国饲养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对2008/09年度作出预测和判断。
  畜牧业保持较高的速度加快恢复和发展
  生产情况
  在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的强力推动、畜产品消费需求旺盛和市场拉动下,2008年一季度畜禽养殖量增加,畜禽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加快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1917万吨,同比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1284万吨,增长2.3%。农业部跟踪监测表明,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一是生猪生产继续恢复,正在扭转生猪市场供应偏紧局面。据对20个生猪重点省60个大县的跟踪监测,4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3.1%;出栏同比增加3.9%,环比下降1.2%,生猪出栏环比下降与常年消费淡季来临所表现的规律一致。能繁母猪存栏大幅增长,同比增长25.8%,环比增长3.7%。规模养殖继续稳步发展,规模户存栏同比增长21.4%,环比增长1.3%;出栏同比增长11%。散养户饲养量相对稳定,存栏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4.4%;出栏同比下降1.3%。据调查,目前出栏1头生猪平均盈利400元以上,自繁自养场户达600元左右,饲养一头母猪年盈利6000元左右。
  二是牛奶产量增长,奶牛养殖效益回升。据行业预计,一季度奶牛存栏为1545万头,同比增长9.9%;奶类产量为850万吨,同比增长12.3%。4月份奶业优势产区省份原料奶平均价格为2.86元/公斤,同比增长43.5%,环比下降2.5%。目前,原料奶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奶牛养殖收益稳步回升,奶农养殖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可盈利2500元,同比增加盈利1500元左右。奶业主产省区犊母牛价格已由500元上涨到1200元,产奶牛由5000元上涨到8000~10 000元。
  三是蛋鸡生产保持增长,养殖继续亏损。2008年以来,禽蛋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禽蛋产量692万吨,同比增长6.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2008年的鸡蛋价格起伏较大,春节期间小幅攀升、节后迅速下滑、近期缓慢回升。但规模养殖场户仍处于亏损状态。
  四是牛羊肉生产稳定发展,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据行业预计一季度牛、羊肉产量分别为240万吨和132万吨,分别增长3.6%和0.4%。据全国470个集贸市场价格定点监测数据,4月份第5周(采集日为4月30日),牛肉平均价格为31.56/公斤,同比增长57.2%,周环比下降0.2%。羊肉平均价格为31.67元/公斤,同比增长50%,周环比持平。目前育肥一头肉牛平均盈利500~800元,育肥一只肉羊平均盈利100~200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我国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生猪规模养殖(出栏50头以上)比重为48.4%,肉牛仅为30%,奶牛和蛋为60%左右。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养殖环境恶劣。许多畜禽场建场时间早,基础设施老化,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畜禽个体生产性能不高,牛平均胴体重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奶牛平均单产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5%。
  二是资源瓶颈制约加大。一方面是饲料资源缺乏。2006年我国养殖业转化粮食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6%。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粮将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但粮食预期增量只有1%,饲料粮缺口在所难免。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我国饲用鱼粉、大豆、合成氨基酸等分别需要进口70%、70%和60%以上。另一方面是草原资源约束突出。我国拥有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但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天然草原产草量与20世纪60年代初比较,下降了30%~50%。
  三是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国畜禽饲养仍以分散养殖为主,生产及防疫不规范,防疫难度大。2004年、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给家禽业造成经济损失约为950亿元。2005年四川猪链球菌病,生猪价格下跌30%,养猪业损失近1000亿元。近两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成为养猪业的头号杀手。
  四是环境污染日益突出。长期以来,一些大型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治理手段落后,在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清理、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没有配套措施。在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大剂量使用高铜、高砷及其它金属元素等添加剂,造成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超高,对土壤生态和种植产品产生严重污染威胁。
  五是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弱。目前,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仍然较低,粗饲料如秸秆饲料化技术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粪污处理和环境控制技术还存在空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缺乏,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等。
  六是饲养成本大幅上升。据农业部对470个集贸市场的价格监测,2008年4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1.75元/公斤,同比上涨13.6%;豆粕4.01元/公斤,同比上涨49.6%;育肥猪配合饲料2.59元/公斤,同比上涨27.4%。另外,购买仔猪等费用也大幅上涨,4月份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38.23元/公斤,同比上涨187.2%,环比上涨8.3%。劳动力每日工资从2007年初的30元增加到现在的50元,上涨66.7%。另外,近年来动物疫病的增加也造成了养殖成本增加。
  生产预测
  发达的畜牧业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甚至高达80%。2006年我国畜牧业产值比重仅为34%,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畜牧业面临良好机遇。
  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居民年人均消费口粮已从1978年的225公斤下降到2006年的149公斤,而肉类消费则从8.86公斤增加到27公斤,肉类消费增加了18公斤,而口粮消费减少了76公斤。专家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保持,畜牧业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从现有基础看,我国畜牧业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一是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我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100万吨、2940万吨、329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6%、2%、5.3%,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占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总数的30%左右。畜牧业带动的相关产业如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兽药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9200亿元。三是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显著。2006年农民来自畜牧业的人均收入约为700元,占农民家庭农业收入的40%、现金收入的30%,一些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农民现金收入的50%左右。四是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我国生猪产业带10省区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5%,肉牛产业带8省区的牛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1%,6个禽蛋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禽蛋总量的64%。我国畜牧业已从传统的产业开始向现代畜牧业迈进。
  从政策取向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目标是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保障畜产品供给不断档、不脱销,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发展、促进奶业发展、稳定蛋鸡生产和保证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建立了能繁母猪补贴制和保险制度,支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奖励养猪调出大县,强化生猪防疫和疫苗生产,加大养猪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等;《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八项政策,对奶牛良种进行补贴,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政策,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国阅[2008]24号“研究扶持蛋鸡生产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了保护种鸡生产能力,发展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疫病防控,支持蛋鸡新品种配套系选育,支持鸡蛋流通和产品加工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调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畜牧业将在市场拉动、政策促动、工作推动等多种力量同向合力作用下,保持较高的速度加快恢复和发展,畜产品总量将继续增加,畜产品价格将保持在较高水平,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将有所增加。2009年,我国畜牧业仍将延续较好的发展势头又好又快发展。
  全年水产品供给总量可以保持平衡
  生产情况
  2008年一季度,全国水产品产量为8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其中,海洋捕捞202万吨,与上年同期持平;海水养殖产品172万吨,同比增长3.5%;淡水产品产量450万吨,同比增长6%。2008年,渔业生产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淡水养殖主产区灾损严重。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淡水养殖业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生产设施和水产品损失严重。据统计,严重受灾的养殖面积1657万亩,死亡各类亲本336万组、苗种42万吨、成鱼86万吨,加上损毁渔业基础设施等直接经济损失达140多亿元。与2007年同期比,淡水养殖产品价格上涨10%以上。
  二是水生动物发病率大幅上升。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水生动物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据11省市监测,32个养殖种类发生51种病害,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如广东省2月份罗非鱼水霉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从2007年的0.87%和0.29%上升为2008年的40.25%和59.7%。
  三是水产品贸易形势日趋复杂。一般贸易和来进料加工出口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量30万吨,出口额9.5亿美元,同比下降9.1%和5.3%;来进料加工出口量16.1万吨,出口额5.7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和7.3%。对虾、鳗鱼、大黄鱼出口出现严重下滑,出口额分别下降19.3%、30%和30.7%。与此同时,水产品进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进口量达54.7万吨,进口额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29.4%和23.8%。其中,鱼粉进口17.2万吨,同比增长73.1%;食用水产品进口17.9万吨,同比增加55.7%。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环境污染和疫病暴发的潜在危险。因灾死亡水产品数量多,特别是一些规模化养殖场户损失惨重,有的单位死亡的水产品达数百上千吨,池塘消毒和死亡产品无害化处理费用大、缺少劳力、工作难度大。
  二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潜在隐患不容忽视。长期低温多雪,鱼体体质下降,暴发水霉病、小瓜虫病危险增加。这两种病目前又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替代药物,一旦发病,养殖场户使用孔雀石绿的可能性增加。
  三是渔(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养殖产品的损害程度是史无前例的。由于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空白,公共财政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极少,灾损得不到补偿,灾后复产投入全靠养殖场户自身,养殖农民单靠水产养殖很难弥补2008年的损失。
  生产预测
  从当前看,因灾死亡的水产品和大规格鱼种都是为一、二季度供应准备的。养殖场户担心受冻的水产品继续死亡,把二季度上市的产品提前上市。受此影响,二季度淡水养殖产品供给趋于偏紧。同时,长江进入“春禁”休渔时期,沿海渔业资源状况未见明显的恢复迹象,因此,捕捞水产品总量总体持平或略减。
  从全年看,这次灾害没有造成养殖生产能力的重大破坏,养殖场户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受到灾害的影响而降低,灾后重建、补放苗种比较快,全年水产品供给总量可以保持平衡。
  饲料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生产情况
  2008年第一季度,饲料行业克服了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和南方冰雪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总体上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势头。预计一季度全国饲料总产量2700万吨,同比增长9.4%。其中,配合饲料2090万吨,同比增长12.1%;浓缩饲料500万吨,同比增长0.3%;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10万吨,同比增长4.3%。
  从品种结构看,预计猪饲料总产量900万吨,同比增长12.4%;蛋禽饲料540万吨,同比增长7.5%;肉禽饲料890万吨,同比增长21.3%;水产饲料230万吨,同比下降13.6%;反刍动物饲料80万吨,同比增长3.5%;其他饲料60万吨,同比增长15.1%。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西部十一省平均增幅最高,达到17.4%,东部十省为9.8%,东北三省和中部六省为6.5%。
  一季度饲料工业运行特点:
  一是生产快速发展。一方面在国家扶持养殖业政策推动和畜禽养殖利润看好的拉动下,养殖场户热情高涨,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生猪生产快速恢复,饲料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由于饲料原料、人工、运输成本上升使小规模养殖户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放弃使用自配料转向使用商品化配合饲料。这是一季度工业饲料总量特别是配合饲料总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二是成本持续增加。根据农业部对玉米、豆粕、鱼粉、蛋氨酸等主要饲料原料的监测数据,一季度各主要饲料原料同比平均涨幅为36%,而同期猪、肉禽、蛋禽等配合饲料产品同比平均涨幅为23%。仅从原料成本方面分析,饲料企业内部消化了13个百分点原料价格上涨压力。调查中饲料企业表示,饲料产品价格随原料价格上涨有一定的顺价销售,但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跟不上成本上涨速度,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处于量大利薄的运营状态,甚至部分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零利润经营。
  三是克服冰冻雪灾冲击。一季度南方部分地区遭受的冰冻雪灾给饲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畜禽死亡、交通阻塞和电力供应中断等问题在局部地区造成了需求减少、原料和产品运销受阻,企业停产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受灾较重的地区,大部分中小企业停产,饲料减产达50%以上。但随着灾后重建,各地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从全国生产情况看,产量同比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虽然近几年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保持良好,但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现象屡禁不绝,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导致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违规使用药物的情况依然存在,对养殖产品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不利于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国际原粮价格对国内饲料原料供求冲击力度明显加大。受国际原粮市场涨价和生物能源加工的影响,国际玉米等原粮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国内饲料大宗原料如玉米、豆粕等价格随之上涨。4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为每吨247美元,同比上涨61.3%,创历史新高。据测算,国内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中,65%来自国际市场传导。加之国内玉米深加工消耗量也在增加,大豆等油料作物生产效益低等原因,造成国内玉米和豆粕价格居高不下。
  三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2006年我国各类饲料企业数量达到15 501家,与饲料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如美国年产配合饲料1.5亿吨,只有500多家配合饲料企业。我国饲料企业数量虽多,但名牌企业和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少,抗风险能力差。在遭遇疫情、原料涨价等突发情况时,经受不住市场的冲击,也导致了饲料经营市场秩序比较混乱,难以有效管理。
  生产预测
  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养殖生产、国际国内原料市场情况,预计2008年饲料工业将在2007年全国饲料总产量1.23亿吨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出产量增长、结构优化、企业规模扩大、行业整合加速、产业素质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工业饲料总产量将超过1.3亿吨。饲料工业发展将出现四方面变化:
  一是饲料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养殖场户自配饲料、使用浓缩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将继续减少,配合饲料市场快速成长,配合饲料在整个产品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
  二是饲料市场将更加规范。2008年5月1日《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全面执行后,预计全国约有四分之一的小型饲料生产企业被淘汰,市场上企业数量减少,饲料行业将逐步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导的更加规范、科学、健康的发展格局。
  三是饲料产品直销趋势更加明显。企业销售方式发生显著变化,饲料产品由企业直接进入养殖场的直售形式越来越多,中间商赚取大部分利润的不合理局面将有所改善,饲料企业和养殖户都将获得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
  四是产业链延伸成为饲料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饲料行业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又同时受上、下游产业的挤压,为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多地饲料企业将通过产业链向下延伸进入养殖业,参与原料——饲料——养殖产业链条上的利润分配,平衡投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