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IT通讯 >  2008年移动支付产业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前景

2008年移动支付产业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前景

Tag:移动  
    一、引言



  因特网的出现革新了商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模式逐渐繁荣并且催生了电子支付。由此产生的各种技术阵营也日益复杂。移动商务对无线通信介质的开发利用可以视作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电子商务中用户使用支持匿名功能的公用设备进行资金交易的同时使得电子支付的身份认证、安全支付和信任机制等要求变得十分困难。然而移动领域的情况却有所不同,正因为移动设备所具有的私有的特性,移动支付在支付领域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值得期待的,根据移动支付现有的发展情况分析,移动支付尤其将在小额支付的领域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国内,移动支付将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呢?



  首先,移动支付不仅仅被简单地视作是电子支付的移动形式(即为现有的因特网支付流程提供移动接口),由于技术上以及商业营运模式的差异,任何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初始化、激活并且(或者)确定支付的支付行为可以定义为移动支付。



  同时,手机尽管作为通信设备,功能配备却远远超出一般电话的需要,并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展之中,并且催生了一批移动增值服务的发展,包括移动商务。



  二、现阶段移动支付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案例



  在国际上,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不久的未来必将出现质的飞跃,它使用户在支付日常生活账单,交通费用,股票交易或者其他等等小额支付的场合扮演重要的角色。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移动支付服务仍处在早期阶段。2008年全球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将达到3290万,预计到2011年将增长到1.039亿。



  再比如,法国六大银行和四大移动运营商近日宣称,将与威士欧洲公司和万事达公司共同在法国推出用手机“无接触”付费试用活动。届时,购物者只需将手机在射频读写器前一晃,即可完成付款。从此,超市收银台前将没有了长队,钱包里不用鼓鼓囊囊地装着现金、信用卡和公交卡……欧洲人将让这一切变为现实,凭借的就是手机“无接触”付费。



  2006年捷德公司和国际万事达卡在拉斯维加斯CTIA无线峰会上联合声明,共同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支付的全面OTA安全个人化解决方案。有了它,手机的个人化只需通过自动空中下载即可完成。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安全、经济而灵活地通过手机管理非接触支付。这是首个用于移动支付的OTA安全个人化解决方案,它可以安全激活手机中PayPass非接触支付应用。要开通PayPass服务,用户只需向银行提出一次性申请注册。注册成功后,数据通过运营商的网络发出,PayPass应用自动装载到手机中并被激活,同时,用户的详细账户信息也会被写入手机内置的“安全区”,从而完成对手机的个人化。这个OTA架构不但可以管理和修改用户信息,还可以将其它应用上传到手机中。手机的安全区还可用于其它安全方面的应用,如门禁控制和电子票务等。



  三、移动支付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历史



  1、欧盟市场



  在欧盟国家,实现向第三方的支付服务需要信用机构的颁发的证书。缺乏可靠的支付机制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严重阻碍移动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即便是在因特网泡沫破灭之后的时期,支付服务仍旧是当时的讨论研究热点,其中,移动支付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力。一夜之间,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等等服务似乎覆盖了全球范围。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的这些努力都化为了泡影。在欧盟国家,形不成规模并且在EPSO(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s Observatory)数据库中罗列不上的支付服务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命运。最终,在欧盟国家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移动支付商有Vodafone与Paybox,VISA电子智能卡和Ebay/PayPal(贝宝)等。



  1.1 Paybox



  在2000年五月,成立于德国的Paybox是一种移动支付的另一种方式,使用者能使用Paybox交易付款的范围如下:



  (1)网络电子商务付款。



  (2)个人对个人付款



  (3)付款至银行账户。



  (4)移动支付。



  Paybox是一个商业模式,对商户收取一定数额的产权使用费,另外收取交易金额的3.5%为使用手续费,但不会对Paybox的使用者收取任何费用[Card Technology Today.2002]。同时,Paybox是付款中介,使用者与商家利用它和银行系统与电信营运商之间产生较强的连结关系Ondrus and Pigneur,2005)。



  1.2 Vodafone(沃达丰)



  2002年,欧洲最大手机业者之一—Vodafone宣布进入移动支付产业,但当时欧洲最大银行之一,Deutsche银行已经进入这个市场,因此两家在移动支付领域产生竞争,但Vodafone相当明确地采用信用卡与借记卡来完成移动支付方案,Vodafone的使用者必须先在线注册成为会员,注册时输入使用者的手机号码、使用者名称、密码与PiN码,辨认其移动装置,并在使用者购物消费时输入PIN码来确认与授权每一个交易[Card Technology Today,2002]。Vodafone移动支付有两大方案为M-payCard与M-payBill,M—payCard是使用信用卡与借记卡的方式完成扣款交易,M-payBill是利用手机账单的方式,将购物消费的交易金额记入手机账单中。



  1.3 VISA电子智能卡



  2000年,Nokia与VISA签订一个使用手机标准化的安全付款的合约,Nokia研制出双插槽芯片手机,一个芯片有SIM卡功能,用于手机用户打电话和登陆网络,另一个芯片将使用于鉴定信用卡或储值卡功能,使其实现付款功能[Baptieand Hedman,2000]。2007年,VISA针对移动支付的应用,对全球移动用户建立了统一的移动平台来支持移动支付服务,实现传送与付款相关的服务并促进金融机构与移动网络商之间的合作。此平台可灵活转换到目前现在已经存在的移动无线网络技术中,整合全球移动无线技术与付款机制,目前移动平台的最初版本是提出无线的移动支付方案,未来的版本将会包括远程付款型式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付款方案。VISA凭借它在各组织与产业界(移动支付讨论会、近区域通讯(NFC)讨论会…等)的推广,促进跨产业界的移动支付合作与标准Middlemass,2007)。



  2、日本市场



  2.1  NTTDoCoMoi-Mode



  在1999年二月,日本的电信垄断机构—NNT(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将DoCoMo无线部门单独独立出来,并推行i-Mode移动无线网络服务,至今每月增长将近一百万使用者,到2001年6月已经达到二千四百万使用者用户,分析i-Mode成功的原因,包括多样化移动商务应用服务、市场规模的主导、技术发展的垂直整合与网络连接费用低。



  i-Mode移动支付可使用于实体商家和虚拟网上电子商务,并向合作网站的商家收取交易额的9%为交易手续费,其大多以小额度的付款消费金额为主,并且将付款消费金额并入使用者每个月的i-Mode账单。NTTDoCoMo的营运模式凭借着以网络的外在效应带来更多的使用者,并开发多功能性的移动入口网站,使用者维持率高,使用量大而达成规模经济。NTTDoCoMo拥有i-Mode品牌与服务,现在计划出口这个模式移转到美国与英国。Bames,2002。



  2.2 QUICPay&Suica卡



  2003年,国际信用卡品牌JCB与NNTDoCoMo和Symbol Tower Development在日本高松市的23家商店与餐厅提出QUICPay移动无接触式付款服务。QUICPay是个无接触卡片的付款方案,其方案设计强调速度与便利性。2006年东日本铁路公司(JREast)与NTTDoCoMo宣布提出一个新移动支付服务,它结合NTTDoCoMoi-ModeFeliCo智能卡手持装置与Suica(JREast的芯片式火车票卡)。Suica卡不只是火车票,可以在杂货店、便利商店与其它商店购物消费使用,现今Suica卡的特色在于将使用者的手持移动装置用扫瞄的方式去储存车票。NNTDoCoMoi-ModeFeliCa智能卡服务组合了两个平台:NNTDoCoMoi-Mode移动网络服务,用于资料上的沟通。与索尼公司的FeliCa智慧卡平台,可保资料安全的传播(Card Technology Today,2005)。



  3、韩国市场



  2007年VISA与SK电信宣布着手规划世界第一个无接触式移动支付应用,即通用SIM卡(USIM)与OTA非接触支付个人化平台,USIM与OTA技术的组合致力于快速提升移动支付的成长,因为对使用者们而言这是便利、快速与安全的付款应用。Card Technology Today,2007。



  四、移动支付产业供应链运营模式分析



  任何产业中都存在着不同角色的厂商与公司,各专其职,各有所长,并且彼此互惠,任何厂商与公司产生的经济活动,都互相连结,产业间这样的连结形成了大的流程,称其为产业供应链。根据上述的各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史与现况可以分析出在移动支付的价值附加链中,使用者与商家之间参与了许多角色,但要完成彼此间的协同合作就需要完整的并围绕移动支付的供应链。



  移动支付产业中的主要参与者中有使用者(移动设备)、商家、金融机构与技术与内容提供者,使用者与商家皆是属于使用移动支付服务的使用者角色,而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角色有金融机构,如;银行、信用卡、清算结账机构…等。技术与内容提供者有如:电信业、移动网络业等移动运营商…,他们在移动支付产业中扮演绝对重要的角色。移动支付服务的提供者提供他们的服务时,要满足社会上所有大众的需求。因此当移动支付服务投入大规模的使用时,金融机构与技术与内容的提供者首先必须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接着选择推行移动支付的具体方案。



  金融机构与技术与内容提供者,这两种角色的厂商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除外还有其它角色的业者提供不同的移动支付服务,如:无接触智能卡系统提供者、公共运输公司…等,这些角色所提供的移动支付服务是独立的移动支付方案,即可以使用于某一特定产业或商家。独立的移动支付服务商也包括移动手持设备制造商。但市场对独立的移动支付服务新加入的竞争者所提出的新的移动支付架构仍然有很大的机会,这些新加入者可能是很具实力的竞争者。



  归结上述产业链中的角色,目前移动支付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营的模式;



  1.移动运营商独立运营



  目前,移动运营商能提供语音、SMS、WAP等多种通信手段,并能为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安全服务。我国有些省份的移动独立运营商在没有与银行合作的情况下推出小额支付业务,消费者支付费用时,款项直接从话费或者短信息费中扣除。比如;国内移动运营商从搜狐短信点歌服务费中提取比例为20%的佣金。同时,通过移动支付业务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数据流量业务收益。



  移动运营商独立运营是运营商推出移动业务最,陕捷的方法,但是,因为没有金融机构的合作参与,只能停留在小额支付的市场。移动运营商独立运营如果发生大额交易将与国家金融政策发生抵触;另外,无法对非话费类业务出具发票,税务处理的程序复杂。国内的银行没有参与合作并非不愿意,更多是出于合作时机上的考虑,认为时机不够成熟。个中的原因更多的归因于本文在后面章节中提到的产业链中利益划分的问题。长远分析,双方必将走向合作。



  2、金融机构独立运营方式



  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高效的资金的运作管理、成熟的支付体系、高度的客户信赖度。在作为银行账户管理者的同时金融机构必须将用户手机号码与客户的银行账户关联在一起,并且必须为移动支付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金融机构利用他们在账户管理、支付领域的经验,依靠大量的现有客户群以及他们对银行的信任,可以大大减少它们运营的成本。比如:激活银行卡的使用;能有效减少营业网点的建设:巩固拓展用户,提高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等。比如本文上述提到的韩国银行在移动支付市场取得可观的成效后,银行更是加大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投资,有资料表明,2004年六月,共有58.1万韩国人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了400万笔金融交易。



  3、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具有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面资源并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能为手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支付业务。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利用移动电信的通讯网络资源以及金融组织机构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交易确认。



  比如本文上述的PAYBOX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消费者通过在PayBox注册取得账号和PIN码,在消费时使用者将手机号码传输给商家的付款系统,商家受到后将消费者的手机号码、商家自身名称以及交易金额传给PayBox,PayBox证明商家的合法性与消费者的使用资格,同时告知消费者,这笔交易是真实的,进而要求消费者输入四位数的PIN码来批准此付款,消费金额会从消费者的银行账户扣款,并传送SMS到消费者的手机批准完成交易,此交易传输只有手机号码,无银行账户号码和信用卡的相关细节信息。



  再如:本文提及的日本NTTDoCoMo推出的i—modeFelica也是与VISA合作的结果,使手机也同时拥有了信用卡的功能。



  在国内的例子有诸如上海捷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泰康亚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广州金中华通讯公司等第三方移动支付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他们通过集成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各自的优势资源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并获取细分市场的利润份额。利润主要为向银行、移动运营商提供的设备和技术使用费以及移动运营商向其支付的签约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佣金。



  五、移动支付产业供应链在国内的发展现况和问题



  在我国的移动支付服务业处于发展的初级过程,与国外的现状相比,确实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发展隐患,这些隐患将成为我国移动支付业的发展瓶颈,值得深思。



  1从移动支付产业中的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分析,金融机构和技术与内容提供者,在我国的移动支付服务产业链中,谁将成为主导者?是移动支付服务提供者(如;金融机构)还是技术与内容提供者(如:电信营运商)?抑或是第三方支付(比如:支付宝)?



  移动支付产业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利益驱使之下,各市场参与者都想分一杯羹,不会让步。即使有某一方凭借某种强势占据业界的领导者地位,但根据本文上述的分析,任何参与者不与其他参与者合作而想要单独占领市场是不可能的。这就涉及到跨领域合作的问题。国内的移动支付参与者如电信与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属于营运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官僚主义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领域存在着垄断。国字号企业间实行无间的亲密合作,从经济学角度看,国有企业想要摆脱效率低下的包袱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需要跨产业整合的新产业链的形成,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 移动营运商



  在新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因不同的参与者角色不同,各自的利益驱动力与发展阻力也不尽相同。作为移动营运商来讲,眼前的既得利益最大,随着语音内容的业务量发展日益趋向饱和,开拓非语音数字业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移动支付业务恰好可以帮助移动营运商开拓这一新的市场。除此之外,移动支付业务这种便捷、新颖的方式可以方便客户交纳网络服务使用费,使得网络服务商能够将拖费欠费现象减到最小,从而大幅降低了运营风险。



  1.2 银行一直以来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支付体系拥有庞大的客户以及信用管理、服务品牌等资源并且依靠丰富的经验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在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中,银行并非最大的既得利益获得者,同时在产业不成熟的情况下,国内的银行还必须承担相当的风险,因此多数银行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待市场成熟后再伺机出手。



  1.3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为国内的电子的支付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契机。实达公司正在移动支付产品的开发方面采取积极行动,并开发出了sTAR一590W、STAR一690GSM等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国外的一些电子支付厂商业瞄准了巨大的国内市场,产品往往集成了POS、PDA、手机和接入互联网等多种功能,意味着未来的移动支付终端提供的尽可能丰富的功能。



  六 结束语



  上述产业链结构中的各参与者由于各自的利益驱动力不同,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所持的态度并不一致。该产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仅靠企业间自发的行为来维持和调控,因为涉及到不同利益部门之间的利益划分和合作。



  1.政府在此应作好国有机构合作的督促、协调好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所以第一,颁布成熟可行的法律条款和利用法律进行规范势在必行。第二,利用税收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2.产业链中的企业在选择合作的时候,对合作伙伴的资质要进行筛选,比如对技术和人员方面的投入、对服务质量的关注程度等。特别是银行,在不可能和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情况下,应筛选出贡献度大的优势企业进行合作。



  3.从移动支付产业中的使用者角度看,相信大多数人对移动支付持谨慎态度。使用者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安全问题,二是信用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在现阶段影响国内电子支付市场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信用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机制的完善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