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交通物流 >  2013年中国轨道交通AFC系统领域

2013年中国轨道交通AFC系统领域

Tag:轨道交通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轨道交通AFC 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我国轨道交通AFC 系统从无到有,与轨道交通其他系统相比,无论在认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AFC 系统都发展得快,我国轨道交通AFC 系统的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A、起步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末,上海地铁凭借在国外收集到的资料,艰难地开始了AFC 系统和设备的研制,当时国内基本没有城市轨道交通AFC 系统概念;在90 年代初广州地铁1 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票务收费方式是人工还是自动仍是一个重要章节。在这个阶段, 对AFC 系统的功能设置是以学习国外成功的系统经验为主。在此期间,国内主要借鉴香港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同时,国际专业厂家也通过产品和系统介绍,将其城市轨道交通AFC 系统的技术和经验推荐给了我国,这些都为广州地铁和上海地铁AFC 系统在建设之初就拥有基本完善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B、调整阶段 

    我国首个轨道交通AFC 系统供货合同签订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国际上的磁卡AFC 系统技术已相当成熟,而IC 卡技术在交通收费方面的应用研究才刚刚开始,巴黎和香港地铁考虑将非接触IC 卡应用到轨道交通以及公交收费,而我国当时对公交IC 卡应用的研究还只是处于接触式IC 卡水平,并且当时IC卡成本较高。在这样环境下,车票介质的选择在磁卡、IC 卡、条型码等多种媒介之间几乎是别无他选地非磁卡莫属。随着我国“金卡工程”的启动,带动了IC 卡市场的发展,短短几年内,非接触IC 卡技术在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较磁卡更加安全、存储容量较大、交易处理速度快,很快受到了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视并得到应用。 

    非接触式IC 卡技术在轨道交通AFC 系统的规模应用猛烈地冲击着以磁卡为介质的原有AFC 系统,同时也推动着新建线路的AFC 系统在功能上的扩展和性能上的提高,使AFC 系统结构更为简单、高效,而成本得以下降。在这种环境下,上海、广州在建设新线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已有系统的调整和改造,把改造原有的磁卡AFC 系统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02 年12 月29 日,广州地铁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全部采用非接触式IC 卡作为车票介质的AFC 系统。随后新建城市如重庆、南京、大连、武汉等均采用了非接触IC 卡作为全线运营的车票介质。上海地铁也逐步启动了系统改造。我国的轨道交通AFC 系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C、规模应用阶段 

    随着AFC 系统在实际运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FC 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现在每一条地铁的规划和设计中都包含有AFC 系统,使系统上了一个新的管理台阶。全IC 卡系统具有很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更高的安全性,系统设备更为简化,机械维修和调整维修的工作量也相应减少,同时非接触式IC 卡技术的应用也为乘客带来了方便。IC 卡技术的应用也使城市公共交通收费系统的融合成为可能,并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当前城市一卡通已在公交、出租、轨道以及其他领域得到了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AFC 系统已趋向成熟,作为直接面向大众的服务系统,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形象。各地铁建设单位都将AFC 系统放在了非常重要位、运营单位在AFC 系统的必要性认识上有了完全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