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其他行业 >  2008年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

2008年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

Tag:保险业  
      中国保险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将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保险业在经营理念、发展模式、扩张路径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保险资本、人才、产品、服务跨国界流动,加剧了全球保险业国际化经营态势,国际保险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各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保险业国际化将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保险业不断变革和向前发展。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整体实力、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明显增强。2007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自十六大以来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

    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较弱。我国保险业在社会和人民急需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业务领域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三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发展粗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普遍存在重业务规模扩张、轻价值管理和效益增长的倾向,很多公司通过铺设机构、跑马圈地实现外延式、粗放型规模增长,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费用支出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强。

    三是在金融竞争的基本格局中处于劣势。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金融市场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险业整体规模虽然显著扩大,但在金融资产增量中获取的份额仍远低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竞争实力和业务规模相对薄弱。要从根本上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充分认识国际保险业发展新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保险业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中把握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未来。

    二、国际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趋势下,国际保险业呈现出值得重视的发展态势。
   
    1.以客户为中心,走金融保险业融合道路,实现业务经营综合化。近年来国际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的模式不断深化,各国金融保险企业从最初在组织架构上构建国际化、多元化金融保险集团逐步演进为金融保险产品、服务相互渗透,以统一的品牌向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资产管理产品的融合,为综合经营注入了实质性内涵。

    2.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经营范围全球化。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在“大数定律”的作用下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保险业突出的经营特点。研究表明,发达市场的国际性大型保险公司大多是通过资本经营提升财务实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而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国际性金融保险集团的跨国投资与并购已经成为其开拓海外市场、追逐增长和利润的主要途径。事实上,AIG、汇丰等国际金融保险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当前,新兴保险市场正成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并购的热点。

    3.以创建核心竞争优势为目标,通过实施后援集中、共享服务、外包等,实现保险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全球性金融保险集团都在世界各地拥有强大的后援服务系统,通过搭建统一、集中、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统一作业标准及服务标准,进行后援集中,建立统一的后援中心,在业务品质、成本控制、服务时效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实施后援集中改变了服务模式,许多公司由“多站式”服务升级到“一站式”服务,并逐步向“无站式”服务过渡,提升了服务手段,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在优化运营模式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选择将保单数据录入、保单打印装订、保单寄发等技能要求较低的非核心辅助性业务环节外包给专业服务商,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4.以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保险销售方式变革为突破,新型营销方式方兴未艾。积极发展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等新型销售渠道、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绩效是国际上保险公司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美、英、韩等保险业发达国家,电话销售车险已成主流,网络销售保险发展势头强劲,网络保险以其完备的信息、简便的购买方式和快捷的速度成为保险销售的发展方向,成为继个险、团险和银行保险之后的“第四驾马车”。据麦肯锡研究显示,在美国车险销售中,电销和网销的保费收入已经超过总保费的2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5%~35%。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已上网经营,一些险种网上交易额已占到30%~40%的市场份额。

    5.以偿付能力监管为重点,保险监管越来越严格,国际保险监管交流越来越密切。随着保险经营风险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2001年澳大利亚HIH公司的破产以及美国安然、AIG假账等事件的发生,各国对保险业的监管不断加强,要求越来越严,各国保险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通过交流与协作,探讨强化风险管控的对策,促进了全球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三、保险业全球化下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选择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全球保险业发展模式的不断变革和演进,我国保险市场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1.实行价值管理,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保险业还比较普遍地存在“以保费规模论英雄”、以规模增长代替发展的现象,把保险业发展有意无意地理解为保费收入的增长,导致了过度竞争、偿付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弱、诚信状况不佳等问题。随着国际先进保险经营理念不断传入我国保险市场,以及政府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不断提高,追求有价值发展的理念将得到越来越多从业者的理解、认同和响应,市场主体将越来越注重业务品质的提高、内涵价值的提升和长远目标的追求,全行业将树立起价值增长理念和效益意识,并按价值增长的要求建立盈利模式,开展后援集中,大力探索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竞争层次和盈利能力,传统上“铺摊子”、“上规模”的发展模式将逐步被摒弃。

    2.走综合经营道路的大型保险集团成为市场主导力量。与全球保险业发展模式趋同,我国保险业呈现出强劲的综合经营和集团化发展趋势。截至目前,我国已有8家保险企业成立了控股(集团)公司。同时,有一些保险企业先进入产险、寿险等专业领域,并通过主业公司控股的方式走上了集团化发展道路。这些保险控股(集团)公司凭借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水平开展多元化经营,成为市场主导力量。发挥整体优势、推出综合服务、降低经营成本的能力,以及以专业化经营为基础的综合经营能力是其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3.专业化的中小保险公司日益成为保险市场生力军。从保险业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看,虽然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专业化的中小保险公司依然在市场主体数量中占多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部门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保险公司将利用差异化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凭借专业性强和经营灵活在细分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走专业化保险公司的发展道路,与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提高保险市场效率、增加市场供给、拉动市场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4.资本运作兴起促进保险业做大做强。席卷当今世界的保险业资本运作浪潮昭示着我国保险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市场控制力、提升自身价值、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保险一体化的推进,我国保险业资本运作将越来越活跃,并逐步融入到国际保险业资本运作大潮中去。近年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频频开展资本运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保险市场产生了强大而积极的影响。

    5.后援集中推进保险业向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型。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以分散的运营模式为主导,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为增强风险管控、客户服务、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顺应现代保险业集约化管理的趋势,我国一些大型保险集团率先构建后援中心,再造信息化系统和变革业务流程,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后援集中。这其中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最具代表性,其后援中心已在上海投入运作,目前开始向低成本地区扩张,在成都建设第二后援中心。

    此外,还有多家保险企业(集团)正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加紧建设后援中心。实行后援集中,改变了保险企业传统的总分体制组织架构,使各分支机构分散的核保、核赔、客户服务、财务管理、IT系统等支持性的职能和资源充分整合与共享,对保险企业实现服务标准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增强业务可扩展性具有革命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