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旅游商贸 >  我国零售业进入转型关键时期

我国零售业进入转型关键时期

Tag:零售业  
    目前,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零售业在这个转型时期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那么,如何来认识中国零售业进一步转型和提升呢?首先要弄清楚在新形势下,零售业的地位和作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零售业是活跃市场、促进国民经济持久增长的强大动力。我国的社会消费品总额2006年达到7万亿元人民币,美国的市场销售总额是7万亿美金。美国的零售业占市场份额达到30%,虽然它的零售业的份额比较小,但却是引导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性力量。我国现在
零售业的比重比美国要高,因为我们还有一大批像义乌批零兼营的市场,因此零售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引导性力量,就更加突出。

  第二,零售业是快速响应市场的前沿。也就是说,零售是整个生产制造流程,一直到销售的起点和终点。所谓起点,就是它最快响应市场需求,包括近期需求,潜在需求,把这种消费需求转化为商品生产的过程,转化为新的消费。

  第三,零售业是创造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的催化剂。我国的消费虽然在投资消费品比例中还比较低,但消费仍然是拉动经济的动力。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支出达到7942元,而在1978年这个数字仅为1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的支出,2005年达到2555.4元,消费水平比1978年增长18.3倍。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是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在居民消费近期需求的市场里,零售业不仅是催化剂,更是引导性力量。

  第四,
零售业是引导制造业和农业发展的先导性力量。实际上,制造业品牌的价值体现是在销售终端实现,农业产品价值体现就是在零售终端实现的。品牌的培育和认可,并不是制造业宣传的结果,而是通过零售得到消费者购买和认可的过程。因此,零售业是引导生产制造业发展、创造品牌、优化产业结构的引导性力量,或者是先导性力量。

  第五,零售业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体竞争力和整体形象的窗口。

  第六,零售业是创造价值的增值。如果说制造业创造商品的价值,零售业创造价值的增值。零售业能不能创造价值的增值,取决于零售业的创造能力、现场营销能力和扩展市场的能力。

  第七,零售业是促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竞争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形势下,零售业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提升零售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中国零售和批发的利润已经降到非常微薄的程度,加之很多后来者争抢进入零售市场,这就导致零售业是目前我国所有行业中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中国的零售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或者说是一个转型时期。这个转型时期,应该突出在“整合、提升、创新、拓展”这八个字上。

  具体来看,
零售业应该从模仿型的发展转向创造型的发展,可以利用以下八种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一、品牌创造价值

  首先,零售业的企业品牌创造价值。零售业和制造业不同,制造业的主体是产品价值:零售业品牌价值的主体是企业的品牌价值,包括商誉经营的水平,提供的服务价值。品牌价值是生命线。零售业不是把若干的制造业品牌集聚在一块就算创造了品牌,而是通过成功的运营实现价值提升。

  其次,商业零售业引导制造业创造品牌价值,而不是单纯的引进。国外很多零售商场、零售集团,实际上进人了供应商或者制造企业共同研发设计商品的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客户需求,与供应商共同开发商品、满足市场需求,这是零售业创造品牌的一条通路。

  第三,创造自有品牌。国外的自有品牌达到30%-40%,相当于一大部分自主品牌,依托企业品牌产生新的价值。品牌创造价值还有另外的含义,就是创造地域的品牌。地域品牌就是一个城市商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创造城市的商业知名度和商业凝聚力。世界上很多国际化大城市都是以商业城市著称的。

  二、服务创造价值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两类服务业要加快发展:一类是生产性服务业,一类是消费性服务业。按照现在服务业实际状况和零售市场整个的服务状况,应该划为四种:

  第一种是以商品销售全过程相伴生的服务,这是商品买卖中所产生的服务价值。但这种价值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我们只是在销售商品,还没有在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服务。1991年我在日本研修百货店管理时发现,日本的百货店管理,特别是高端的百货店管理,最注重的就是在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服务。每一个销售商品的环节,都把它量化成可分解的服务步骤。比如顾客走进柜台,服务员低头问好,就分解了十个步骤:顾客进入商店,服务员眼睛就应该开始盯着顾客;顾客走到离柜台3米时,服务员脖子就要弯到15度,同时向顾客行注目礼;顾客走到离柜台1米,服务员腰要弯到90度,就要问好,等等。把服务流程每一个动作都量化,都分解成最小的动作单位,用这样一种服务来创造它的价值。

  第二种服务是与生产制造过程相伴生的服务,这是“十一五”规划提出来的生产服务业、包括电子商务、信息传输、物流的流程设计、立体仓库的运输、实际上也包括高端的研发设计。引导制造业发展是零售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种是生产形式、销售过程以及消费过程同时产生的服务。就是用语言、用智力、用语言的技巧为顾客提供服务,购买和生产、销售几乎同时发生。这种服务不可以储藏,不可以运输,它是即时消失的。实际上是人创造的价值,它不需要占用任何资源,就可以创造人对人服务的价值。

  第四种是由政府或者公益性组织所提供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服务。这种公共服务的空间越大,服务的水平越高,市民所享受的经济发展的好处和幸福感、满意感的指数就会大大的提高。服务创造价值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也是零售业的基本功。

  三、现代信用创造价值

  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实际上深层次是信仰缺失、道德缺失,特别是信用缺失。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信用、不守信用,契约就等于一张废纸,所以信用水平创造企业价值。所谓现代信用,和我们所理解的传统信用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信用主要是道德的理念,文化的理念,自律的理念:而现代信用是经济的理念,是制度的理念,是他律的理念,是一种社会机制的理念。现代信用是通过生产制造企业把与信用相关的信息加工成产品,比如消费者信用报告,企业的资信报告等。信用报告是可以买卖的,它可以生产、可以制造。信用的原材料是什么?是与信用相关的信用信息加工,生产成信用产品。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成征信国家,征信国家是可以非常便利地通过市场销售或者买卖获得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机构的信用状况,从而避免信用风险。因此,信用可以创造价值。银行交易风险很大,关键来自于信用风险。企业在发展新客户时,有的时候非常困难,双方的最大困难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个透明的企业,一个社会公认的企业,一个资讯水平高的企业,本身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我在做温州调查时,温州原市委书记说过几句话,很深刻。他说:“一个地方、一个企业,技术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人才可以引进,唯有信用是无法引进的。因此,信用是一个地方的财富,是一个地方竞争力核心”。我认为这些话很深刻。

  四、企业社会责任创造价值

  从联合国组织到世界劳工组织,到很多跨国公司,现在都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提供社会形象、做合格社会企业公民的一种巨大举措。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社会上公布,履行企业责任,为相关利益者负责。相关利益者是谁?就是企业员工,还有所在的社区、当地的政府。

  资源环境保护的主体是企业。实际上,水的污染、空气的污染、土壤的污染,最重要是制造业。当然零售业也负有保护环境、特别是与供应商共同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这样做。大家熟悉的宜家,既生产家具,又是家具的零售商。它随着销售网络在全球的扩展,生产制造规模不断扩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供应商签订了合同,并成立了专门的监察小组,对木材的来源建立监管流程。实际上,零售是供应商的窗口,供应商的终点,可以通过和供应商共同承担的流程设计来促进全社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所以,履行社会责任,零售业具有影响性力量,能够建立新的供应链体系,和上游、下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新的竞争力。

  五、安全创造价值

  与人民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商品,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展。比如说,食品安全、保健品安全、电子辐射产品的安全、化妆品的安全,这些安全直接创造客户价值,直接创造市场需求。在人的生存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提升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实际上已成为消费的共同追求。能不能使我们经营的商品更加安全,不仅关系到声誉,而且关系到未来的客户群,关系到客户价值。对商品的安全性,在世界上要求最高的是欧盟组织。比如对纺织品,它提出了几百种不能使用的染料,这些都是经过实验的,那些染料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或者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所以进入欧盟的纺织品就由此受到限制。即使看上去很安全的商品,实际上也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儿童用品——玩具的开关、玩具的造型,在哪些方面有潜在的危险,实际上不仅是制造业要研究,最需要研定的是我们的零售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整个商品市场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零售业是市场准人的最终的关口,能不能把住这个安全关、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捷径。

  六、商业模式创造价值

  中国的商业模式已从模仿走向创造,改革开放28年来,吸收了国外将近200年形成的各种零售业业态,这是了不起的进步。我在美国芝加哥考察时看到一种家用电器卖场、服务员都是犹太人的装扮,服务态度非常好,流程完全现代化,把流程线放在店铺中,整个商品的销售,从交款到拿到商品全部是在流程中。柜台上只是样品,你看到样品后就进入它的采购流程。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很多人参观,客流量也非常大。

  商业模式创造价值,包括它的业态模式、管理模式、制度设计、流程设计、创造标准等。我们应该突破过去单一模仿的业态形式,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结合居民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变化、消费心理变化所产生的供给方式,创新现有的商业模式。

  七、商业文化创造价值

  商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创造出来独特的、不可模仿的、不可复制的企业文化,并且使企业文化凝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八、人力资本创造价值

  不要简单把员工看成劳动力,要把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比如CE,韦尔奇管理学院,使管理理念传播到全世界,GE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产业。沃尔玛有自己的商学院,这种把人力资源转为人力资本使它创造价值,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零售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业的发展绝对不能过度超前、过度投资、过度奢华、过度规模和过度浪费。北京的金源燕莎将近68万平方米,经过两年市场培育期,还没有到真正赢利点,周边又有大型的商场正在建设,这种没有规划的建设,已经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大型商业设施一定要制止它的无序发展,要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购买力水平的流量、客户群的定位相匹配,也就是说,商业零售的供给要与需求相匹配,这样才能快速发展,健康发展。
“十一五”我国零售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扩大内需”政策将为零售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十五”计划中,国家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行鼓励消费的政策,促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使居民消费率在计划期末提高到50%左右。“十五”期间,受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3.4万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5.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1%。但是,由于本轮投资周期自2001年开始,投资率上升较快,导致最终消费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61.1%下降到2004年的55.5%。其中,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是导致最终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8.04%下降到2003年的43.35%,下降了4.69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说,扩大内需政策在十五期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但增长效果与计划存在一定偏离,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不升反降造成内需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扩大内需仍然被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并且强调“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在当前投资增长出现周期性减弱的背景下,对如何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的5年里,在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引下,国内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将扭转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趋势,并逐渐提高。良好的消费环境将对我国零售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零售业市场容量的较快增长。
二、农村居民及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将扩大零售行业的市场容量
“十五”计划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事实上,“十五”前四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近20年首次超过5%。可见,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情况要好于预期目标。
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增加居民收入”仍然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被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村居民消费不足一直是抑制全国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对我国扩大内需着重要意义。农村消费市场的逐步培育和启动为我国零售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举措,将加快这些地区追赶东部沿海地区的步伐,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也有望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得到较快增长,进而带动该地区消费品零售业的较快发展。最近,个人所得税法修订获得通过,工薪所得减除额从800元大幅提高到1600元并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这将有利于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居民消费支出的扩大。那些处于竞争相对缓和的中、西部地区的零售企业以及在这些地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全国连锁零售企业,将因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受惠。
三、零售行业在业态、连锁化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将继续呈良好发展势头
“十五”计划中对流通产业发展的要求是:“要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进连锁经营、代理制、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提高分销业的技术含量及现代化程度。加快分销企业兼并、联合、改制、重组的步伐,扩大经营规模,改进售后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即将过去的五年里,作为流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品零售业在业态、连锁化以及产业组织方面都发展较好。
(1)在业态发展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拥有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全部零售业态,超市、专业店等各类新型零售业态快速发展,其在我国零售业中的比重也日益扩大。2004年,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新型业态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86.63%,远高于百货店的13.34%。
(2)在连锁经营方面,2002年至2004年三年间,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零售额由2208.95亿元增加到4509.9亿元,增长速度每年在30%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4%、7.56%和8.36%,连锁化程度逐年提高。
(3)在零售业的产业组织结构方面,经过淘汰、兼并及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我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01年至2004年四年间,行业前100名企业的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6.2%提高到10.2%。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是《意见》的核心观点之一,并强调行业重组整合,鼓励优势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该《意见》的出台无疑将对我国零售行业的加速整合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发展,各类新型业态将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连锁化率将逐年提高,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企业自身发展及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零售企业将逐渐崛起和壮大。
四、“十一五”是零售行业对外开放后的关键时期
与前九个五年计划相比,“十五”期间我国发展环境所面临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与其他行业一样,由于与国际同行在竞争力上的差距,我国零售行业不可避免地将受到全面开放带来的外资冲击。当前,外资零售企业通过并购、新建或收购合资企业的中方股权等形式加快了在华的扩张步伐,这使我国零售业中外资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
为保护国内零售企业与外资平等竞争,政府加大了对国内优势零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2004年8月,国家重点扶持的20家零售企业名单出炉,包括百联集团、大商集团在内的20家“国家队”成员将获得国家开放银行的金融支持,用于加强其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或展开并购重组。
从目前情况来看,相对于外资零售企业而言,内资零售企业虽然在市场份额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但在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及资本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内资零售企业能否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提升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将最终决定内外资未来市场重分的竞争格局变化。因此,“十一五”对于我国零售行业来说是全面对外开放后的关键时期。而那些在政府积极扶持下,拥有优良商业网点资源并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优秀国内零售企业,将在与外资及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并将获取因我国商业零售市场不断扩大而带来的长期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