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机械设备 >  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和汽车配套的关系模式

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和汽车配套的关系模式

Tag:汽车零部件  

    内容摘要:随着一汽汽车产量的增加,一部分总成、零部件被扩散到长春市内及外地。如将汽车座垫分散出去,成立长春市座垫靠背厂;将车轮分散出去,成立长春车轮厂;将水泵、机油泵、空压机扩散到辽源,成立辽源制泵厂;将钢板弹簧扩散到辽阳,成立辽阳汽车钢板弹簧厂;将标准件扩散到吉林,成立吉林标准件厂。 

    汽车零部件与汽车整车的配套关系(整零关系),至关重要,是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整零之间,如果没有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整零关系的发展,主要有整车带动、地方、部门发展汽车带动,以及社会维修配件的配套发展4种模式。 

    1、汽车整车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一汽按汽车成本计算,自制率达到70%。 

    为发展-汽的汽车生产,国家也安排了其他-些零部件配套企业。如长沙汽车电器厂配套发电机、起动机、分电器、调节器;上海耀华玻璃厂配套汽车玻璃;上海灯泡厂配套车用灯泡;大连塑料制品厂配套方向盘;牡丹扛桦林橡胶厂配套轮胎;瓦房店轴承厂配套汽车轴承;哈尔滨电表仪器厂配套汽车仪表等。 

    随着一汽汽车产量的增加,一部分总成、零部件被扩散到长春市内及外地。如将汽车座垫分散出去,成立长春市座垫靠背厂;将车轮分散出去,成立长春车轮厂;将水泵、机油泵、空压机扩散到辽源,成立辽源制泵厂;将钢板弹簧扩散到辽阳,成立辽阳汽车钢板弹簧厂;将标准件扩散到吉林,成立吉林标准件厂。业务上仍归一汽领导,产品按计划生产,直接为一汽配套。 

    二汽在建设时,除在连绵几十里的山沟里,建设几十家专业配套厂之外,还安排了26家定点专业协作厂,以加强专业化生产。专业配套厂和专业协作厂,也都是按二汽提供的图纸进行计划生产,二汽内部配套率达到80%。 

    2、以地方汽车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以北京为例,北京在发展BJ212轻型越野汽车、BJ130轻型货车、BJ630轻型客车时,由北京市政府授权,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市安排发展了100多家专业、兼业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零部件企业基本只为北京市生产的几种车型配套,地方自制率达到80%。这些配套企业也是按汽车整车的分解图纸和计划进行生产和配套。在技术上无主动权,是从属的关系,基本没有主动开发的能力和可能性。 

    3、以部门汽车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鼎盛时全国有17个部门造车。围绕部门造车,在部门系统内部,在肥水不外流的思想支配下,也相应安排了为其整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 

    如城建部,在很多大城市布点,特别是在省会城市,以改装为主,生产城市公共客车,全国主要生产企业有37家。这些城市公共客车主要以现有货车底盘为主进行车身方面的改装。因为早期只有解放牌货车底盘,各城市改装的城市客车品种单一、厂点分散、批量小、技术落后。 

    交通部系统,以改装生产长途客车为主,几乎在全国各省、市、区级主要城市,都建有客车生产企业,全国主要生产企业有33家。 

    改革开放后,城建、交通系统也生产团体客车、旅游客车,并向豪华型发展,自身也发展了部分客车专用底盘。 

    4、以社会维修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不管是骨干企业的整车,还是地方、部门等发展的汽车,由于国内基本车型有限,大部分车型是参照国内已有的车型进行仿制,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发展乘用车后,这种状况有很大改观。 

    再由于计划经济,主机厂的零部件配套、地方与部门的汽车配套,基本上都是按主机厂,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的指令安排生产,没有多余零部件向社会供应,造成社会维修汽车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局面。 

    为了缓解社会维修配件的紧张局面,各地、各部门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又安排发展了一大批专事生产社会维修配件的企业,造成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的状况。这种企业游离于整车厂之外,得不到整车厂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这些企业要与整车厂内部配套企业竞争,是十分困难的。当然,也有少量产品会被主机企业采购。 

    这种状况,使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造成同一种零部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同时生产的局面。每个企业的生产批量都上不去。企业产品质量长期处于水平低、经济效益差、无力发展、勉强维持的状态。 

    前面的几种零部件与整车的配套关系,对于整车企业来说,管理简单、协调容易、供货稳定、交易成本低,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上,具有单向性、一元性。到目前,这种配套关系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由于同一种零部件生产企业多,质量也不相上下,逐渐产生了恶性竞争,交易关系中的不正之风自然而生。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