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轻工纺织 >  “十一五”时期上海轻纺工业发展特点

“十一五”时期上海轻纺工业发展特点

Tag:轻纺  
内容提示:“十一五”期间,上海轻纺工业将继续突出稳定就业的主要功能。按目标要求,五年内,行业就业人数要稳定在120万人左右,产业增长率要与上海整体经济增长率持平或略高,万元产值能耗控制在0.12吨标准煤以内,在确保就业人数的情况下推动产业发展。

  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上海轻纺工业已退出支柱产业之列,正向都市产业转型。“十一五”期间,上海轻纺工业发展形势乐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力度将加大;将更加重视长三角区域的联动发展;优势和均势行业将同时获得重点扶持,劣势企业淘汰速度会加快;企业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倚重度将进一步增强。但是,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环保压力大,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突破困难多等问题将制约上海轻纺工业的发展空间。
  轻纺工业在上海已退出支柱产业 向都市产业转型
  经过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调整,上海轻纺工业已彻底退出支柱产业之列,正向都市产业转型。目前,这个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大量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已成为带动轻纺产业增长的主力军。总产值在全市的比例已不再举足轻重,但作为都市工业的一项重要功能,却承担着吸纳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等重要任务。据2004年底的统计,全市轻纺业吸纳了107.82万人就业,为上海市的劳动力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实现出口交货值852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2%。产业进一步向都市特点方向拓展,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包装印刷、室内装饰、化妆品及清洁洗涤、工艺美术旅游用品、小型家用电子产品等为主的七大都市化产业。
  二、都市轻纺产业园正在崛起。到2004年底,9个市中心区已建成了245个都市型工业园,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入住企业15000余家,其中己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园区。如普陀区建成的国际包装印刷城,入住企业达300多家。部分规模较大的轻纺企业采取“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产业链逐渐优化。这些企业把原料地、生产地转移到郊区和其他城市,销售市场在外地或国外,上海则布局企业总部,拥有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以此避开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轻纺产业公共平台正在形成。上海各区根据自身特点建成的“中华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国际印刷城包装设计研发中心”、“服装产业发展平台”、“印刷媒体数字化加工服务平台”、“国际商贸平台”等,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广告、设计、培训、会展等一系列服务,成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专家们认为,从轻纺产业演化规律看,其发展内涵必然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总量与运行质量而不断拓展,中心城区受土地资源、综合商务成本等条件的约束,传统轻纺工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必须向城郊或其他区域转移,而附加值高、创意密集型的研发设计业与流通分销业更适合在中心城区内生长。上海未来的轻纺产业主要定位将是“研发”与“创意”,目前上海轻纺产业的转型特点也符合整体发展方向。
  “十一五”继续突出稳定就业功能 行业发展将呈现四大特点
  来自上海市经委的有关调研报告表明,“十一五”期间,上海轻纺工业将继续突出稳定就业的主要功能。按目标要求,五年内,行业就业人数要稳定在120万人左右,产业增长率要与上海整体经济增长率持平或略高,万元产值能耗控制在0.12吨标准煤以内,在确保就业人数的情况下推动产业发展。
  显然,根据“十一五”要求,上海轻纺工业在稳定发展和调整转型之间,在现实和未来之间,还需要有一个调整、整合的过程。据此,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上海轻纺业发展将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优势和均势行业并重,将同时获得重点扶持,劣势企业淘汰速度会加快。依据有关资料和实际情况分析,上海轻纺工业中有14个行业仍在全市41个优势行业之列,它们主要是:卷烟制造、焙烤食品制造、装订及其他印刷服务业、塑料家具制造、照明器具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纺织服装、日用化学用品制造、体育文化用品制造等,这些行业将会得到支持,加快发展。上海轻纺工业中还有12个行业被列为均势行业,它们主要是软饮料、液体乳及乳制品、家用电器、玩具,自行车、电池制造等,这些产业所产出的经济效益不一定很高,但能带来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吸纳就业、体现社会和谐、维护安全等方面不可或缺,由此它们也将得到支持,稳定发展。而那些既没有原料优势又没有技术支撑,耗能高、污染重的行业要加快调整或淘汰出局。据了解,已初步排定的有植物油制造、制糖、方便食品制造、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谷物磨制、麻纺织、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等39个行业被列为弱势行业。
  第二、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力度将加大。上海轻纺工业目前是以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分散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单个企业无法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竞争加剧,这些中小企业将会丧失发展机会,逐步被市场淘汰。构建轻纺产业集聚区能使区内中小企业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使轻纺产业形成从设计、研发到加工、生产再到包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提升轻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据称,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三类集聚区:第一类是郊区型轻纺企业集聚区,主要承接都市轻纺产业转移,从事轻纺产品的加工和制造;第二类是都市型轻纺企业集聚区,从事轻纺产业产品的研发、工艺流程的设计,产品的包装和销售;第三类主要在市中心,将创建轻纺创意企业集聚区,从事轻纺产品的开发和包装设计、信息服务、展示以及与轻纺产业相关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更加重视长三角区域的联动发展。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区域产业发展中起着提升区域产业链价值、促进区域产业融合的重大作用。从上海自身战略出发,上海轻纺产业必将着重于发展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化、特色化和专业化产品,为避免与“长三角”其他地区进行低成本的竞争,又将更多地偏向于产业链的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销售贸易)的发展,而中端(加工制造)则由郊区或区域内相关城市承接,形成“长三角”地区较为合理的轻纺产业链。这种产品市场不断细分的差别化战略,将会随着上海市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不断突出而更加明显。
  第四、企业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倚重度将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轻纺产业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已成大势所趋,上海轻纺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企业不仅要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国际战略投资者,还要大力推进企业“走出去”,积极有效地利用国际大市场,加强与国际轻纺产业强国的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总体形势乐观 五大问题制约行业发展空间
  从总体看,上海轻纺工业发展的形势是乐观的。当前,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国内经济保持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都为上海轻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和标准等优势,掌控着世界轻纺高端市场,国内居民消费连年呈现下降趋势,制约着上海轻纺工业的发展空间。从上海轻纺工业自身适应度分析,还有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产品结构仍以中低端为主,总体质量不高。虽然近年来上海轻纺工业已培育了一批具有科技含量、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产品,但数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为中低端的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模式仍以数量扩张为主。
  二、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装备水平不高。上海很多轻纺企业缺乏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长线产品的调整及转化的经营机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主业尚未形成具备强劲发展后劲的新经济增长点。而轻纺行业技术装备的投入绝大部分都必须由企业自己消化,这无疑给在困境中发展的轻纺产业增加了难度。
  三、品牌衰落,产品优势正在丧失。据一份对南京路和淮海路商业街20家大型商家的调查显示,在经销的723种主要品牌服装中,上海品牌的服装为253种,仅占35%。产品优势丧失已成为削弱上海轻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四、资源约束依然存在,环保压力大。部分对于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轻纺行业,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和原材料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率、工业“三废”排放等指标不仅大大高于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与上海市能效指南规定的标准也有一定差距,这造成了轻纺行业环境末端治理难度加大,增加了行业发展压力。
  五、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突破困难多。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的利益平衡与产业联动机制,致使轻纺产业结构趋同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趋同造成在吸收外资和市场资源上的争夺,导致长三角城市间的竞争内耗过大,各种资源的浪费加大,优势下滑。在目前的体制下,区域内部利益协调的难度显而易见,这必然影响该区域轻纺产业的纵深发展和经济要素的整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