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农林牧渔 >  我国小麦进出口贸易前景展望

我国小麦进出口贸易前景展望

Tag:小麦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要:而随着人口和需求持续增加,加之生产也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多种风险,我国小麦供给能力还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优质麦供应缺乏,适当进口也是必要的。要利用好国际市场资源,把握好进出口时机和节奏。在国际粮价处于低位的时期,要适当多进口作为储备,并适时投放市场满足加工需求;在国内供给充足时,可适当出口,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2012-2016年中国小麦蛋白市场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产量、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17.6%和15.4%,具有大国效应,即我国进口量的些许变化会影响到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其它众多小国家的粮食供应。 

    考虑到全球小麦可利用资源潜力有限,未来中国小麦供给仍应以国内供给为主,进口品种调剂为辅。同时,应加快专用小麦区域建设,提高小麦优质率,提高质量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在保证国内供给的前提下,合理把握进出口调控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2个市场、2种资源,提高种粮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1 全球小麦生产波动较大,消费持续增长,可利用资源潜力有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小麦生产在波动中上升,消费持续平稳增加,库存在进入新世纪后下降到历史较低水平,价格也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据美国农业部1960年以来的数据,全球小麦产量在1997年达到6.1亿t的历史高位,但之后到2003年由于面积持续下降,产量也减少到2003年的5.54亿t。2004年产量再度跨过6亿t大关,达6.26亿t,之后又减产几年,2008年小麦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6.84.亿t,是1960年的1.94倍。2009、2010年又连续2年减产,分别为6.83亿t、6.47亿t。同期,小麦消费则呈持续平稳增加态势,1960年全球消费量2.29亿t,1969年超过3亿t,1978年超过4亿t,1986年超过5亿t,2002年超过6亿t。2010年消费量达6.62亿t,比1960年增加4.33亿t,增长1.89倍,年平均增长2.19%。以上说明,全球小麦生产不断波动,而消费则刚性增长,粮食安全的问题时刻存在着隐忧。 

    从全球小麦产量增长潜力来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如2006年澳大利亚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导致其小麦单产从上年的2 021kg/hm2减少到915kg/hm2,减幅达54.7% ;2010年俄罗斯遭遇特大旱灾,导致其小麦产量减30%以上。 

    全球耕地面积也面临减少趋势,因此,小麦的可利用资源是有限的。 

    2 全球粮食供应紧张时,小麦进口困难 

    从多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当世界粮食供应紧张时,各国都会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限制出口,首先保证其本国供应。所以到那时,即使想花高价也很难买到粮食。2007年全球发生粮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时,缺粮食的国家采取措施抢粮食,有粮食的国家不放粮食,采取了征收高额出口关税等限制出口措施。例如作为主要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从2007年11月12日起,2次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将其从零关税升至40%,并将高税率的有效期从2008年4月底延长至2008年7月初;乌克兰于2007年6月实施了谷类产品的限制性出口关税;阿根廷政府于2007年11月7日宣布将大豆、小麦、玉米、油料作物出口关税分别从27.5%、20%、20%和8%提高到35%、28%、25%和10%。2010年夏季俄罗斯、乌克兰等黑海地区国家遭遇历史罕见干旱,导致其粮食大幅减产30%以上,俄政府即宣布从2010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禁止小麦及制品等粮食产品出口,后又将禁令延长至2011年9月,乌政府也于2010年10月7日起宣布实施粮食强制出口配额,再度助推国际价格上涨。这再一次说明全球小麦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 

    3 国内小麦供应以自给为主,进口品种调剂为辅 

    目前,中国小麦年消费量在1亿t以上,相当于全球贸易量,若中国进口消费量的1%,就相当于进口百万t以上,而这个数量是多少个小国家的进口量之和。 

    而且,中国大规模进口势必大幅度拉升国际粮价,进而增加进口成本。因此,中国小麦供给一定要坚持基本自给的方针。而随着人口和需求持续增加,加之生产也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多种风险,我国小麦供给能力还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优质麦供应缺乏,适当进口也是必要的。要利用好国际市场资源,把握好进出口时机和节奏。在国际粮价处于低位的时期,要适当多进口作为储备,并适时投放市场满足加工需求;在国内供给充足时,可适当出口,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4 加快优势小麦区域布局建设,提高小麦竞争力 

    入世后,为满足国内需求和应对国外挑战,农业部推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通过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开发和重大农业项目安排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导向作用,我国小麦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品质结构不断优化,有效地替代了高品质粮食及产品的进口,小麦进口量明显下降。按照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继续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根据规划,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规划》提出到2015年小麦产业发展目标为:优势区种植面积0.212亿hm2,占全国总面积的93.6%以上;产量达到10 523万t,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5.2% ;优质率达到85%以上。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优势小麦区域布局建设,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小麦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总体看,经过几年优势区域建设,中国小麦供给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加工品质将进一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品质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且受气候以及中国小农户种植模式等因素影响,专用小麦品种的品质稳定性、一致性等都可能存在欠缺,对国际市场高档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都会存在一定需求,因此,在合适的价位上中国仍会进口一定数量小麦。从出口方面来看,中国离周边国家运距近,价格相对偏宜,中国小麦及制粉在周边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仍然有一定市场,因此,中国小麦也仍然会保持少量出口。此外,中国小麦贸易政策将根据国内市场供求做相应调整,贸易将成为调剂国内余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