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食品饮料 >  中国粮食进出口对粮食价格影响分析

中国粮食进出口对粮食价格影响分析

Tag:粮食  
    一、粮食国际贸易的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粮食进出口贸易逐渐放开,我国粮食价格体系从政策调控逐步转向市场调控。随着粮食贸易水平的提高,国际粮食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也越发明显。正确把握国际粮食贸易对我国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发挥国际粮食贸易的积极作用,对稳定国内粮食生产、调整粮食价格、维护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国际贸易对我国来说,其根本任务应该是保证粮食安全。高国庆等 2000 认为,加入WTO后将形成以粮食进口和国内粮食生产结构及布局调整为主、储粮调节为辅的粮食供求平衡关系。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自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净进口出现大幅增长,到2008年已经达到2881万吨,自给率仍然保持在94%以上。

  二、进出口额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进出口对小麦现货价格的影响

  我国粮食出口额对现货价格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出口增加时,往往表示的是国内供给出现短期过剩,根据供求关系,粮食价格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进口额对现货价格的解释十分不明显,不能作为现货价格变动的解释原因。

  进出口对小麦期货价格的影响

  我国粮食出口额对期货价格的解释能力很弱,不能作为期货价格变动的解释原因。进口额对期货价格有负面作用,即进口增加时会降低国内期货价格,这与我国国内粮食价格长期高于国外、外部廉价粮食作物进入国内参与价格竞争、压低国内粮食价格有明显关系。

  进出口对我国粮食价格影响分析

  粮食的出口变化对粮食现货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相比之下进口因素对粮食现货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现货价格是显著反映市场当期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出口增加则是市场供大于求的表现。供大于求时,市场出现买方市场价格便出现了下降。出口的增加将会抑制下一期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对价格稳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国外粮食价格低于国内粮食价格的长期表现,也会制约粮食持续大量出口。粮食的进口则多为远期贸易,进口额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先前确定,是即期市场供求的内生变量之一,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

  三、我国粮食进出口的特殊现象

  自由贸易开展时间晚,国内粮价市场化程度低

  加入WTO之前,我国粮食进出口规模较小,粮食出口主要局限于东北三省的玉米、大豆等产品。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管制逐步放开,一方面,受制于WTO协议中我国进口配额增加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外廉价农产品的进入也是正常国际贸易的结果。

  在粮食价格体系上,改革开放后建立了面向全国的承包制生产,并在1985年结束了统购统销政策,开始实行粮价“双轨制”。但是,我国粮食生产仍然处于低市场化阶段,2006年我国粮食商品率仅为35%,一半以上的粮食没有进入商品流通领域,而是由农民自己使用,使得粮食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粮食供求情况。

  粮食产量、进出口额同步增加

  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在一些年份出现下降,但总体上始终保持着增长,并在2007年、2008年均达到了5亿吨以上的生产水平。中国加入WTO后,粮食进口配额增加,并且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四种大宗粮食品种上。入世后,中国的粮食进口配额逐渐增加,其中从2003年到2004年的增加额度最为显著。

  我国粮食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说明我国粮食结构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进口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2006年开始国际粮食价格暴涨,我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原则上禁止了粮食出口。同步增加的净进口额和粮食产量说明我国的粮食消耗也出现了大幅增长,预计我国粮食需求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进一步升高。

  大国效应体现不明显

  粮食进出口的“大国效应”是指一个大国的粮食进出口总量变化对世界粮食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现象。即使大国的进出口量只占国内总供求量的较小比重,但占国际市场总供求的比重却会较大,它不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共同决定者。

  我国虽然是粮食大国,却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大国效应”。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的案例分析,由于我国小麦贸易量很小,在小麦的进口市场上不能表现出大国效应。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没有表现出大国效应,这主要由于我国大豆贸易在技术操作上和国际尚未接轨,交易不活跃,是国际价格的跟随者。

  国内国际粮食价格差距较大

  从长期水平看,国外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期较长,国内外粮价处于不平衡状态。随着国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趋同的趋势,如在2006年,国内外小麦价格十分接近。在国际粮食价格迅速上涨和粮食危机蔓延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从2006年进入了一轮上涨周期。2007年5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多年来首次超过国内小麦期货价格,而截至2008年1月底已经高出国内价格近五成。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的参与水平逐渐提高,国内外粮食价格长期趋势将越发接近。

  人民币不断升值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就是两国同种产品价格相对升降。随着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我国农产品按照美元结算的价格不断上升。同时我国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使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四、加快政策调整适应我国国情

  稳定国内粮食产量,保持粮食自给自足

  粮食生产是粮食定价的根本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保持了高水平的粮食自给,供求基本平衡。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开展,国际粮食贸易变成了稳定国内粮食供求的重要手段之一,保持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却没有改变,特别是对于粮食生产能力有限、人口众多、粮食安全压力较大的中国,采取依靠外部市场满足国内需求的做法是不符合国情的。

  优化进出口结构,丰富国内市场

  粮食进出口一方面有利于维持粮食供应稳定,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市场供应品种,引进优良品种,优化商品结构。我国农产品品种繁多,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出口具有生产和价格优势的产品,进口不适合国内大规模生产的粮食品种,优化进出口结构,丰富国内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发挥大国优势

  “大国效应”的发生存在上述条件,表明我国在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服务国内农业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取正确的粮食对外贸易策略。二是加强对我国粮食外贸特征的把握。三是采取综合性对策,综合地考虑粮食的生产、储备、进出口三者的科学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达成国内粮食政策目标。

  合理控制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粮食价格稳定。价格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市场供求信号,需要得到有效控制。粮食价格波动不仅取决于总体需求,对短期供求变化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在2008年我国南方经受冰雪灾害时,就出现了南方粮食短缺,价格暴涨,而东北则由于粮食积存反而出现价格下跌的状况。这种局部价格变化就需要有效的粮食流通体系和应急机制保障粮食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