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房产建材 >  武汉家具城悄然“变脸” 向复合式购物大转身

武汉家具城悄然“变脸” 向复合式购物大转身

Tag:武汉   家具城   悄然“变脸”   向复合式   购物   大转身  

    售楼部、音响店、卫浴店……一系列互不相干的混搭店面出现在昔日的武汉家具卖场中。5月1日,武汉欧亚达光谷店改造后重新开业,“建材家居光谷店”的新招牌提醒着市民,在从事家具流通17年后,这家本土最大的家具连锁企业,开始试探性地淡去家具专营色彩,而开始向复合式购物转身。5月,在一批家具卖场新装和扩建后,武汉家具城悄然“变脸”。

  流通变形

  距欧亚达光谷店一公里之遥的康家建材广场,几个月前被龙阳家居公司接手并改造成集家具、建材、装修于一体的一站式复合购物广场,同样选择5月1日开业。

  武汉最大的单体家具流通卖场——和平大世界也宣布,近期启动市场改扩建,投入10亿元,将现有市场面积从10万平方米扩至20万平方米。毗邻地块另建一座10万平方米建材城,改造目标同样瞄准复合型家具流通业态。

  更宏大的手笔来自黄陂区,在该区汉口北正在兴建的“中国家具CBD”,总规划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除零售外,还计划修建工厂、仓库、博览中心、酒店等综合性业态。

  本土家具流通商“整容”、扩张正酣,国内外家具流通企业汹涌而来。最早将家具与建材融于一体的销售模式引入江城的北京“居然之家”,在汉口开店后,今年又挥师武昌。全国最大家具连锁企业红星美凯龙,10月即将登陆武汉。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去年签约落户武汉额头湾,投资3亿欧元,建设以宜家家居中心为核心的亚洲最大购物中心。

  无形之手

  中外家具流通商为何在江城突然发力扩张?交通资源、商业优势、产业转移、消费变化4条“脉搏”的共振,可以清晰梳理出其扩张动因。

  武汉历为“九省通衢”,距京、沪、穗、蓉等国内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左右。合武、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开通后,距沪、穗等城只需5小时。

  交通枢纽奠定了商业聚散功能的发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流通、交通“两通起飞”就成为武汉凭以发展的翅膀,武汉城市圈综改区的获批,更为武汉带来一体化的庞大市场容量。据统计,去年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50亿元,居中部各城第一。

  除去自身优势,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目前国内家具产业主要聚集于广东、江浙等省,受土地等资源限制及人力成本的上升,产业逐渐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已成趋势。

  国内家具业去年产值已超6000亿元,出口居世界第一,虽然家具产业转移不一定选择武汉,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瞄准国内市场,特别是选择交通、土地等资源条件更好的中部进行商品聚散,以降低销售成本成为业内共识。

  抛开产业环境的推动,消费习惯的变化也迫使传统家具流通必须升级。和平大世界总经理魏南江说,多年来武汉家具卖场一直走专营家具之路,但家具业上下游关联性强,消费者在一地进行建材、家具、饰品一站式购物的便利需求,也迫使家具流通业必须摆脱单一销售品种模式并扩大规模。

  分道扬镳

  同样的市场生态变化,是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还是做大做强流通本身,武汉本土家具流通商做出迥异的路径选择。

  和平大世界高调宣布进军上游工业。去年夏,和平大世界股东和平科技集团与台商签订协议,共同在江夏区大桥新区投资30亿元,建设占地3200亩的家居产业园,建成华中地区首个集生产、材料研发、交易于一体的商贸中心。

  与其隔江相望的“中国家具CBD”,则力图以规模和低成本吸引全国各地生产和批发商入驻。该项目开发商、金马凯旋集团董事长肖铠旋说,如果工、商业能同时扎堆,将降低运输费用;加之地处郊区物业成本便宜,未来家具售价可能比城区便宜30%左右,从而推动家具流通业加速整合。

  诸多企业在汉角力,本土起家的欧亚达集团却别辟蹊径迈出江城。该集团近年来先后在赣、湘、浙等地攻城拔寨,下一步还计划在北京、济南、洛阳开店,目标直指5年后全国前三甲。

  该公司企划部介绍,在马太效应作用下,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家具流通只有在全国拥有网点规模,才能吸引更好的家具品牌和更强的议价能力。欧亚达选择异地扩张既是发展的要求,也是武汉家具流通业自保的需要。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乌云并未散去,武汉家具流通业选择此时逆势扩张耐人寻味。

  有经济学者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已历多次经济周期,去年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收缩调整。但从市场化改革后的经济规律看,收缩阶段将会缩短,今年中国经济就可能到达谷底。在此时积蓄力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