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房产建材 >  2007年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9亿规模

2007年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9亿规模

Tag:建筑节能  
   一、建筑节能行业发展背景 

 

    现在中国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从总量上来看,到目前为止,不仅已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的99%为高能耗建筑,而新建的数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建筑物消耗了中国50%左右的能源。而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制冷用电量最值得关注。预计到2020年,全国制冷电力高峰负荷将会翻两番,即达到约相当于1 0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目前,建设每千瓦的电站和电网设施,平均约需8000元投资,为了满足2020年夏季短时间空调制冷的高峰负荷,全国电力建设总投资共约需1.4万亿元,数字十分惊人。(数据来源:《能源经理人》第8期)。

 

    按照国际通行的设计理念,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应该是l平方米40瓦,而中国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大多超过50瓦,甚至达每平方米150瓦。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建筑能耗总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未的10%已上升到近年的接近30%,因此,建筑节能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意义十分重大。

 

    而中国刚刚跨过第一个阶段,进入第二个阶段。西方在这个阶段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实际上是希望把三个阶段并成一步,但是也不能避免这三阶段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矛盾、社会矛盾、能源矛盾。中国当前发出了严格执行住宅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以及要在发达城市快速启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都体现了这个意图。建筑节能先从大城市开始做,因为大城市有技术支撑,也有经济支撑,大城市的启动马上能够带动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的发展。而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无疑十分贴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倡导。

 

    中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以此推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2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二、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建筑节能潜力很大,但是节能服务企业却很少,市场处于萌芽状况

 

    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至20亿平方米,据调查,一般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为20~60度电,是城镇住宅的2倍;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为70~300度,是城镇住宅的10~20倍。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逐步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节约4200亿度电和2.6亿吨标煤,减少C0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8.46亿吨。(数据来源:建设部政策司调研数据)

 

    (二)建筑节能服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行为,存在政府的强制和引导

 

    建筑节能服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国建筑节能的目标为实现节约标准煤1.0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4亿多吨;建设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4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达到15.92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达到5.54亿平方米。(数据来源:建设部政策司调研数据)

 

    (三) 2006年全国每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量843万平方米

 

    在中国,建筑节能服务改造也只在个别城市先行,到目前为止,全国每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量只有843万平方米,相当于数量巨大的既有建筑而言,这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据来源:建设部科技司)

 

 

    三、2005年-2010年中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一) 2005-2010年建筑节能机电设备服务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从2005年到2010年间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2007年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4.9亿规模,其后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到2010年,行业规模将达到60.4亿。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的增长将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支持,因为建筑节能服务被证明是保证建筑节能达标的有利手段之一。

 

 

    (二)北京、深圳地区建筑节能任务及完成情况介绍

 

    1.北京市

 

    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将完成403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务。403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包括:国家机关办公建筑130万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2000万平方米,普通公共建筑1200万平方米,经营性公共建筑500万平方米和居住建筑200万平方米。

 



 

    北京市范围内的节能改造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截至2006年年底,北京累计完成节能项目超过3500个,其中仅在建筑节能方面完成的合同数就达到570个,累计合同金额9.2亿元。(数据来源: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2.深圳市

 

    “深圳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明确深圳市所有新建建筑将严格执行节能50%的建筑节能标准,其中10%的新建筑达到节能65%的目标。同时建立建筑用能管理体系、能耗实时统计与监测体系,完成现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不少于110万平方米。

 

    1) 将建立实施新建建筑能效标识制度

 

    建立用能计量计价制度,对新建和经过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实行分户用冷计量收费,并制定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对用电超出定额者征收用电附加费。

 

    2)全力推进空调节能

 

    “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发展节能空调,太阳能空调等技术和产品、蓄冷空调等谷期用电技术、电厂废热回收等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其应用面积应不少于50万平方米。对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有稳定生活热水需求、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实施空调废热回收。

 

    3)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十一五”期间前三年,深圳市将建立与完善推进绿色建筑建设的政策激励措施、管理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与应用技术体系,推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每年建设不少于4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十一五”后两年,每年10%新建建筑建设成为绿色建筑。

 

    4)建立建筑节能技术支撑公共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将建立1个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基地、3个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业基地和3个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培育节能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节能咨询服务业。

 

    5)对能耗超过定额50%的政府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强制节能改造

 

    针对政府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比居住建筑高5至10倍的状况,开展建筑能耗审计,同时制定改造计划,率先进行政府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十一五”期间,深圳将完成政府办公建筑节能改造20项,总建筑面积不少于4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30项,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0万平方米。(数据来源:深圳市建设局)

 

    (三)2005-2010年EMC市场规模分析 

 

    1.节能服务产业队伍将基本形成,节能服务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明显加强

 

    在2006年超过70%的公司实现了从过去“追着项目做”向现在“挑着项目做”的转变,市场机会明显多于往年,这与政府全面推动节能工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预计到“十一五”期末,节能服务产业队伍将基本形成,节能服务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明显加强。

 

    2.建筑领域活跃着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贵州汇通华城、深圳达实、杭州华电华源、北京奥天奇等

 

    在节能服务产业领域,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在建筑领域活跃着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贵州汇通华城、深圳达实、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华电华源、北京奥天奇等;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如果其中有一家公司获得资本的支持,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性扩张以及参与跨区域竞争。

 

    3.目前发展不错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节能改造一般会涉及到硬件设施的更换、软件设备的升级等,如果节能服务公司技术、设备不过关,轻则达不到预期节能效果,重则影响到被改造的企业的正常运营。

 

    4.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受到投资公司关注

 

    EMCA已经承担了起草《加快建立节能服务体系,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指导意见》的任务。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节能服务产业将走向投资多元化,将会有来自各方面的投资主体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包括金融担保、金融租赁、银行、基金、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等。

 

    现在已经有许多投资公司开始关注节能领域,并且一些投资公司已经和节能服务公司开始洽谈投资合作。比如神华集团已经投资了深圳达实公司,投资公司在选择节能服务公司时,一般会先考察这家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前景,然后会和公司领导人直接交流,最后会考察这家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力量。可见中国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较好。

 

    从2003年到2006年,节能服务公司(EMCo)的节能投资总额大幅攀升,其中EMC项目投资也稳步增长。2005年的节能投资总额为19.7亿元,2006年增长到26.34亿元,预计2010年年将增长到74.84亿元。节能产业产值增长速度之快,市场前景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