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石油化工 >  2009年版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

2009年版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

Tag:石油和化工  
    为全面推进《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制订《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

  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石化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是以科技为先导的。我国是石油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进入21世纪,石化产业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目前已有20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增量和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所以能够创造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关键在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化”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强大支撑作用。

  目前,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现。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行业经济规模大而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石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迫切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行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行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我国石化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集中表现在石化产品、有机化工产品和高档新产品的比重过低,高消耗、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比重偏高;总产值的65%以上是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精炼石油、基础化学原料和肥料制造等初级加工产品构成,离子膜烧碱占烧碱总产量的69%,子午线轮胎仅占轮胎总产量的75%,高浓度磷肥仅为磷肥总产量的73%,氟树脂中非聚四氟乙烯比例仅占11%,不能满足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产品制备技术和深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度,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和高附加值化,才能优化产品的结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为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

  (二)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石化工业行业众多、发展不平衡。目前尽管部分行业的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全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仅占1/3,生产效率、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全行业能耗折标煤4.3亿吨,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5.1%,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平均低15%,一些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0%~30%。石化工业的污染物排放始终位于全国工业领域前列,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量利用率,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石化工业,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升级。

  (三)依靠科技进步突破石化产业资源约束“瓶颈”。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石化工业的主要原料石油和一些化学矿资源十分贫乏,大量依赖进口。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占全球储量的1.2%,而消费量占世界的9.7%,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由2002年的27.1%上升到2008年的48%,预计到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化学矿资源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特别是硫、磷等重要资源已濒临枯竭,目前硫黄对外依存度达90%,氯化钾对外依存度超过50%,高品位磷矿所占比例低于10%。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石油、磷矿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实现化工生产原料多元化,才能突破资源“瓶颈”,保持石油和化学工业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按照《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强化技术改造,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发展高端产品,促进产业振兴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中高档产品比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标本兼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石化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产业平稳运行;又要着眼长远,按照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要求,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强化技术改造,促进石化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按照《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结合《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科技支撑石化产业振兴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肥、农药、橡胶加工、新型煤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化工装备、环境保护等。其主要任务是:

  (一)油气勘探开发

  深化对陆相生油与成藏理论和勘探技术、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及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认识;完善和提高地震、测井、钻井、试油等勘探技术,加大对成熟探区的精细勘探力度;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适用于复杂地质情况的天然气勘探高新技术,提高勘探成功率,减少勘探风险。发展老油区及特殊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油田稳油控水配套技术及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技术;完善和发展特种水平井钻井技术及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研发适用于低品位、高含硫气藏开采技术,提高天然气资源采收率。

  (二)石油炼制

  重点发展对国内已经工业化技术的改进、提高和集成,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积极推广催化裂化制取低碳烯烃、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重整等技术。着手开发渣油沸腾床加氢、浆态床加氢、悬浮床加氢、灵活焦化技术等重油深度加工技术,适应更劣质渣油加氢需要的廉价制氢技术,以及最大量生产交通运输燃料的石油炼制技术。加快发展满足欧Ⅳ、欧Ⅴ更高排放标准的清洁油品生产技术,适应更高标准汽、柴油生产的管道调合及储运技术,并进行符合欧Ⅴ排放标准的燃料标准研究,为实现低成本清洁汽柴油质量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发展竞争力更强的催化裂化多产轻质烯烃、催化重整多产芳烃、加氢裂化多产化工原料技术,并着手发展利用低值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炼化一体化技术,以及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硫资源回收在内的节能环保技术。加快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研发,提高炼油产品的附加值。

  (三)石油化工

  为配合“十一五”规划内在建的8套乙烯装置重大项目的实施,开展乙烯装置节能降耗改扩建,积极推广大型乙烯裂解炉成套技术和新型碳五分离技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专用化、高性能化,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合成材料,如:ABS、异戊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加快乙烯氧化法制乙二醇前沿技术的自主化,己内酰胺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大型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等工程技术的本地化。

  (四)化肥

  为了促进化肥原料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目的,重点发展低能耗制氨技术,原料路线优化技术,联产和再加工技术,新型节能化肥催化剂、提高化肥利用率技术和化肥废料综合利用技术;着重开发大型磷复肥生产技术、磷肥生产过程中的循环经济技术及窑法磷酸技术、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开发氯化钾、硫酸钾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调整产品结构,继续提高高浓度肥料的比例,提高肥料复合化和专用化水平。
  (五)农药

  为了优化农药产品结构,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氰氨法百草枯、甲叉法乙草胺等一批节能减排效果好的清洁生产新技术;持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创制品种;重点开发突发性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新品种农药;开发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新型制剂;开发“三废”处理高效技术及中间体清洁生产共性关键技术,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

  (六)橡胶加工

  以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和环境友好型轮胎与橡胶制品,主要包括为轿车、矿山机械等高端领域提供巨型胎、高性能跑气保用轮胎、轿车专用橡胶制品等配套产品。开发轮胎自动化生产成套技术,开发全新概念汽车轮胎设计和制备技术;积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新型原材料开发和节能降耗技术,从而实现我国从橡胶制品大国向橡胶制品强国的转变。

  (七)新型煤化工

  稳步推进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即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甲醇及甲醇下游产品为主体的能源化工生产技术,兼顾发展煤制油技术;以工业化示范为目标,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重点推广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多元料浆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合成气净化技术,甲醇、二甲醚合成技术等;重点开发大型粉煤气化,煤转化、煤化工系统催化剂及煤基多联产等关键、共性技术。依托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甲烷、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煤化工装备国产化和成套化研究,同时大力发展醋酸—醋酐联产、甲醇蛋白、甲醇芳构化、合成气制混合醇等煤化工深加工技术,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实现对部分石油的间接和直接替代。

  (八)氯碱

  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重点推广金属阳极法烧碱的扩张阳极、改性隔膜、膜极距等节能改造技术;环保节能干法乙炔新技术;电石渣制水泥技术等。重点开发威胁我国氯碱工业产业安全的氯碱用离子膜国产化技术;节能效果显著的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减少汞排放的无汞触媒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和聚氯乙烯产品的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技术等。

  (九)化工新材料

  以满足国民经济需求为目的,推广成熟的可熔融含氟聚合物、特种工程塑料聚合技术;开发关键中间体制备技术、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控制技术、高性能纤维原丝工程化技术、合金和复合材料相容性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可熔融含氟聚合物和精细化工产品、碳纤维等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聚氨酯、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和特种橡胶等高技术产品,以满足信息、新能源、生物、航空航天、军工、海洋、交通运输等国家高技术领域发展需求。

  (十)精细化工

  以绿色化、高性能化、专用化和高附加值化为目标,以解决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等制约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染料重点开发磺化、硝化、还原、碱熔等四大反应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研制高附加值和特种功能染料品种;涂料重点开发水性化、高固体份、粉末化以及建筑、桥梁、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高性能产品,提高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和专用性;胶黏剂重点开发改性型、水基型、热熔型、光固化型、高固含量等新型胶黏剂产品制备技术;电子化学品重点开发高纯试剂、高纯气体、高性能新型封装材料、高性能基板树脂、新型液晶材料等的制备技术;造纸化学品重点开发废纸脱墨剂、纸浆漂白化学品、新型施胶剂、纸张干湿补强剂等,以适应造纸工业发展需求;生物化工以非粮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以生物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产品等为发展目标,重点开发高效生物催化、生物反应分离耦合、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发生物炼制清洁生产以及末端治理技术。

  (十一) 化工装备

  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硫酸、磷酸、磷铵、膜极距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等成套设备。以重大石油化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大型化肥、大型煤化工等成套设备为重点,研制大型裂解炉、大型粉煤气化炉、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大型挤压造粒机、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关键设备,推进石油化工成套装备自主化。研制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新型换热器、新型过滤机等节能型、小型化、多功能的新设备。

  (十二) 节能与环保

  加强节能减排相关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推广和开发。大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新技术和装备,如合成氨节能改造综合技术、氮肥行业污水“零排放”技术、干法乙炔技术、工业废酸渗析阴膜回收技术、高浓度与难生化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电石渣制水泥技术等。加快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增效成效显著、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和装备,在大型石化装置上,注重能量系统优化、梯级利用和余热综合利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开发;在染料、农药等环境风险大的行业,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从源头减少排放;加快含碳工业废气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重视磷石膏、氟石膏、电石渣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浓度氨氮废水、含重金属废水、有机化工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产品及设备。

  四、主要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和物质条件。要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提高研究开发费用,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希望国家加大对石化产业的科技投入,支持高新技术、社会公益性研究和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支持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探索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的有效机制,要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调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2.加强技术的工程化研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最终目标。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要加大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影响面大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强化“工程化开发”环节,突破技术瓶颈,在加强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同时,强化“工程化开发”资金、人力及试验设施等条件的配套和落实,提高技术开发的成套性、可靠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3.组建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重点领域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及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实现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工程设计单位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4.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产业,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单位都要重视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要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倡导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到科研、生产第一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行业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5.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升行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要积极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技术资料、商业秘密、对外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法律法规,保障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提升行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产业振兴支撑技术目录

  一、推广类

  1.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2.岩性圈闭有效识别的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
  3.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
  4.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
  5.国产成像测井系统
  6.水平井、欠平衡钻井与钻井提速集成化技术
  7.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
  8.中深层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9.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配套技术
  10.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预测技术
  11.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技术(MIP) 以及生产满足 国Ⅲ排放标准汽油并增产丙烯的催化裂化技术(CGP)
  12.生产清洁汽油的RSDS和OCT-M技术
  13.生产硫符合欧Ⅴ标准的汽油临氢吸附脱硫S-Zorb技术
  14.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RUDS)
  15.生产清洁油品的柴油加氢改质技术(MHUG/RICH)
  16.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成套技术(DCC)
  17.催化热裂解(CPP)制取烯烃技术
  18.生产优质化工原料的中/高压加氢裂化(RMC)技术
  19.渣油加氢处理RHT技术及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

  双向组合RICP技术

  20.国产连续重整成套技术
  21.生产清洁燃料的加氢裂化技术
  22.劣质蜡油加氢预处理RVHT技术
  23.CBL乙烯裂解技术
  24.碳五分离技术
  25.10万吨/年乳聚丁苯橡胶成套技术
  26.30万吨/年煤制合成氨成套国产化技术
  27.新型氧化亚铁基氨合成催化剂
  28.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净化合成氨原料气新工艺
  29.低压合成氨技术
  30.湿法磷酸净化技术
  31.百草枯氰氨法清洁生产工艺
  32.乙草胺甲叉法生产新工艺
  33.乙基氯化物清洁生产工艺
  34.高分子羧酸盐农药分散剂系列产品应用技术
  35.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生产成套技术
  36.5万吨/年丁基橡胶成套技术
  37.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
  38.煤制合成气多功能净化技术
  39.环保节能干法乙炔新技术
  40.离子膜电解槽膜极距技术
  41.离子膜烧碱装置中的氯气处理及干燥新工艺技术
  42.聚偏氟乙烯的制备技术
  43.高分子材料用新型稀土功能助剂的产业化技术
  44.聚醚醚酮酮树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45.非木材纤维造纸专用增强剂应用技术
  46.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
  47.子午线轮胎生产设备
  48.大型内置换热流态化干燥装置
  49.重质纯碱流化煅烧/冷却工艺与装置
  50.超重力超细粉体合成技术与设备
  51.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
  52.分子蒸馏技术
  53.工业冷却水处理及系统近零排放技术
  54.工业废酸的渗析阴膜回收技术
  55.燃煤催化燃烧节能及减排二氧化硫技术
  56.磷石膏制建材技术
  57.含硫氮污染物废气生物净化新技术
  58.黄磷尾气净化制取甲酸技术

  二、开发类

  1.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2.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
  3.测井成套装备研制与软件开发
  4.特殊类型气藏开发技术
  5.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6.化学复合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配套技术
  7.二氧化碳驱油及埋存关键技术及装备
  8.先进的采油采气技术及装备
  9.物探核心装备与软件研制
  10.新型钻井装备与仪器
  11.劣质原油、重油加工新技术
  12.清洁燃料生产技术
  13.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异构脱蜡成套技术
  14.炼油清洁生产技术
  15.替代燃料生产技术
  16.ABS大型化成套技术
  17.氢化丁腈橡胶工业化关键技术
  18.稀土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
  19.5万吨/年乙丙橡胶成套技术
  20.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窑法磷酸生产技术
  21.中低品位磷矿加工与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22.中低品位磷钾矿高效利用制熔融磷钾肥技术
  23.合成氨造气、变换系统节能关键技术
  24.新农药创制技术
  25.水基化、固体化、绿色环保型农药制剂产业化技术
  26.新品种丁腈橡胶制备关键技术
  27.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技术
  28.工程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关键技术
  29.万吨级黏土/橡胶纳米复合气密母胶产业化关键技术
  30.一次密炼多机开炼橡胶加工技术
  31.橡胶助剂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32.大型粉煤气化技术
  33.煤制烯烃技术
  34.超大型甲醇生产技术
  35.煤制乙二醇生产技术
  36.煤基多联产技术
  37.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
  38.氯乙烯合成用分子筛催化剂技术
  39.10万吨/年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成套生产技术
  40.气相光气法制异氰酸酯技术
  41.无甲醛释放脲醛树脂制造技术
  42.聚苯醚(MPPO)改性及应用技术
  43.有机氟特种单体及高功能含氟聚合物产业化技术
  44.芳纶Ⅲ纤维产业化技术
  45.纳米复合热塑性聚酯及输电线路防覆冰纳米复合涂

  料的产业化技术

  46.高端尼龙制备及后加工技术
  47.聚碳酸酯合成的工业化技术
  48.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关键技术开发
  49.太阳能电池组件背膜制备技术
  50.多晶硅工业副产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51.环保型高档染料、有机颜料制备关键技术
  52.高性能绿色、环保涂料制备关键技术
  53.大型TDI生产成套技术
  54.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制备关键技术
  55.造纸用变性淀粉连续自动化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56.大型挤压造粒机组
  57.大型特殊制造材料化工设备
  58.轮胎翻新技术与装备
  59.折流式超重力床研制
  60.石油化工干燥单元设备
  61.高效生物催化技术
  62.反应与分离耦合技术
  63.无机化工工业过程余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
  64.生物化工过程强化技术
  65.聚酯废水处理技术
  66.含重金属废水生物—化学治理技术
  67.印染废水综合治理技术
  68.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69.农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
  70.超重力场回收尾气二氧化硫技术
  71.铬渣处理处置技术
  72.1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成套技术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