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能源矿产 >  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Tag:大气环境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2010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267.8 万吨、2273.6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 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等13 个重点区域,是我国经济活动水平和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重点区域占全国14%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近48%的人口,产生了71%的经济总量,消费了52%的煤炭,排放了48%的二氧化硫、51%的氮氧化物、42%的烟粉尘和约50%的挥发性有机物,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 至3.6 倍,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0 年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吨)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工业烟粉尘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
京津冀
北京
10.4
19.8
3.96
11.6
天津
23.8
34.0
7.99
15.6
河北
143.78
171.29
95.89
15.4
长三角
上海
25.5
44.3
8.9
23.9
江苏
108.55
147.19
96.18
51.3
浙江
68.4
85.3
43.33
52.7
珠三角
广东
50.7
88.9
37.7
38.1
辽宁中部
辽宁
62.31
54.71
50.44
24.2
山东
181.1
174
58.1
79.6
武汉及其周边
湖北
39.27
36.97
24.17
20.7
长株潭
湖南
12.04
14.13
17.05
3.8
重庆
56.1
27.21
22.43
15.6
四川
73.2
52.01
38.36
8.9
海峡西岸
福建
40.91
43.37
27.88
26.5
山西中北部
山西
53.94
46.37
32.43
2.6
陕西关中
陕西
61.34
49.8
21.56
10.2
甘肃
25.69
18.21
7.4
8.6
宁夏
6.68
9.3
3.04
3.95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
18.3
19.87
7.22
4.0

    2.大气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2010 年,重点区域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40 微克/立方米、86 微克/立方米,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 至4 倍;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3 微克/立方米,卫星数据显示,北京到上海之间的工业密集区为我国对流层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按照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重点区域82%的城市不达标。
 
    严重的大气污染,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加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及患病风险,腐蚀建筑材料,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粮食减产、森林衰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0 年重点区域主要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京津冀
45
33
82
长三角
33
38
89
珠三角
26
40
58
辽宁中部
46
33
84
52
38
96
武汉及其周边
28
28
91
长株潭
51
40
86
43
35
76
海峡西岸
29
26
71
山西中北部
44
19
75
陕西关中
37
35
106
46
32
111
新疆乌鲁木齐
43
36
96

    3.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导致细颗粒物、臭氧、酸雨等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2010 年7 个城市细颗粒物监测试点的年均值为40 微克/立方米至90 微克/立方米,超过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要求的14%至157%;臭氧监测试点表明,部分城市臭氧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0%,有些地区多次出现臭氧最大小时浓度超过欧洲警报水平(240ppb)的重污染现象。复合型大气污染导致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 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 天。
 
    4.城市间污染相互影响显著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受外来源的贡献率达30%至40%,氮氧化物为12%至20%,可吸入颗粒物为16%至26%;区域内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一天内先后出现。
 
    5.大气污染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15 年重点区域GDP 将增长50%以上,煤炭消费总量将增长30%以上,汽车(含低速汽车)保有量将增长50%。 

    按照目前的污染控制力度,将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为160 万吨、250 万吨、100 万吨和220 万吨,占2010 年排放量的15%、22%、17%和20%。随着二氧化硫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工程减排的空间日益缩减;对细颗粒物贡献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污染控制力度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迫切要求。为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在消化巨大新增量的基础上,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