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能源矿产 >  2010年我国钢材市场价格走势

2010年我国钢材市场价格走势

Tag:钢材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示: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整体继续下跌,虽有短暂的企稳,但受市场心态不断恶化,市场成交价格依然下跌。

  1、近期钢材市场回顾、分析

    2010年1月上升至高点后回调,2月小幅震荡维稳,3月开始发力上行,4月上涨后盘整,5月盘整后下跌,6月缓慢下行。截止6月25日MyspiC钢材指数为151.1,月环比降低5.7,同比上升12;近期具体行情及分析如下:

  6月第一周, CRU国际钢价综合指数为200.4,比上周下滑2.2%,比上月上涨2.3%,比去年同期上涨51.7%。欧洲市场扁平材面临回调,长材持续疲软。美国市场扁平材保持疲软,长材也面临回调。亚洲市场保持疲软,各国钢厂纷纷下调出厂价格。第二周, CRU国际钢价综合指数为194.8,比上周下滑2.8%,比上月下滑4.2%,比去年同期上涨45%。欧洲市场长材价格继续下滑,薄板维持僵局。美国市场薄板下滑,部分长材价格也走软。亚洲市场保持疲软,东南亚买家继续观望,等待价格进一步下滑。第三周, CRU国际钢价综合指数为194.8,与上周持平。CRU扁平材指数为187.2,与上周持平;CRU长材指数为209.9,与上周持平。国际钢市保持疲软。第四周,CRU国际钢价综合指数为194.8,与上周持平,比上月下滑4.9%,比去年同期上涨45%。CRU扁平材指数为187.2,与上周持平;CRU长材指数为209.9,与上周持平。欧洲市场整体开始下滑,夏休将至,需求趋弱。美国市场也全面下滑,短期内也不乐观。亚洲市场保持疲软,需求下降,成交冷清,但价格变化不大。

     2010-2015年中国扁钢行业投资分析及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6月第一周,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整体继续下跌,虽有短暂的企稳,但受市场心态不断恶化,市场成交价格依然下跌。从钢厂的产量来看,虽多数钢厂面临亏损,在边际利润上下震荡,但只有部分区域的较小钢铁生产企业出现了停限产现象,主动减产的较少,因此,社会库存继续小幅上升,供求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第二周,国内钢材市场下跌依旧,市场运行依然“阴霾难散”,价格倒挂状态持续,钢厂生产水平虽然出现降低,但主动减停产的积极性不高,观望心理愈加浓厚,市场有效需求比较平淡,主要产品社会库存仍在持续小幅上升。第三周,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下跌带着盘整,市场观望心理比较浓厚,市场总体成交量没有放开,市场有效需求仍然低迷,加上南方部分区域市场连续强降雨,以及北方区域市场的持续高温,使得市场需求保持了一个相对稳中趋弱的态势。因此,即使部分产品价格出现偶尔反弹,也只是一种价格大幅度下跌后的“点刹”。第四周,全国螺纹钢和线材价格继续保持微幅调整态势,市场价格涨跌互现,平均价格小幅调整。国内主要市场热卷价格继续呈现弱势调整态势。冷轧市场继续弱势运行,库存持续增长,贸易商纷纷依赖对价格的调控来维持正常成交。国内主要市场中厚板价格相对平稳,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型材市场价格依旧弱势下跌,跌幅明显变窄。6月份,我国钢材市场总的情况是:需求不足,库存较高;“内忧外患”加“腹背受敌”。

  6月份行情形成的原因:1、温家宝总理提醒“注意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和胡锦涛主席:审慎稳妥把握经济刺激退出政策,预示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施行。同时,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已达高点,回笼资金的力度预计将比前期减缓,现央行主要以发行央票为主。2、钢铁工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以上,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信部下达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其中钢铁行业今年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炼钢产能825万吨,比国务院之前确定的目标分别提高20%和37.5%。随着钢企减限产和淘汰落后产能,后期投放市场的资源预期将减少,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但关键要看落实情况,如果钢厂不加大减产和淘汰力度,那么7月份市场很难有起色,价格仍将继续震荡波动。3、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上旬国内钢铁产品的产量水平依然较高,生铁的产量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上升,生铁的日产水平为169.4万吨,比5月下旬160.3万吨的日产水平有了明显升高;粗钢产品日产水平为178.4万吨,与5月下旬的水平相当,钢材产品的日产水平为224.2万吨,与5月下旬225.5万吨日产水平相差不大。总的表现是:钢厂的减产力度不大,多以通过安排检修的方式来度过这段时间,存在降价不降量现象,供给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因此指望钢厂减产缓解钢材市场供需矛盾,怕失望较大。再有一旦钢材市场稍有好转、价格略有上涨,钢厂的产能很快就会释放,供需矛盾又将凸现,库存累积还将提高,压制钢价上行。4、尽管现货矿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调,但三季度矿石的价格定价权依旧掌握在矿石巨头手上,当前询盘中要求三季度的协议矿价定为离岸价147美元/吨,较力拓二季度的结算价上涨19.5%,致使吨钢成本将上升300-450元/吨,这个价格已与6月下旬的现货行情基本持平。澳大利亚政局突变和澳矿业巨头飞机失事,对铁矿石价格影响值得关注,截至现在得到的消息是影响不大。7月份,钢企生产面临的是价格已跌至成本线附近,生产成本对价格的支撑力较强。5、现在钢企钢材价格长期处于严重的倒挂状态,钢厂开始主动下调出厂价格以及价格补差方式较前期有所增多。但贸易商现有的资源采购成本普遍很高,迷离和观望心态依旧,再有钢贸商不可能降价亏本销售,致使后期市场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钢贸商担忧的另一个原因是:继6月出厂价格开出平盘之后,6月4日宝钢出台了7月份各品种钢材价格,调整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即调价(400元/吨-800元/吨)绝对额已超出现货调整。

    我国产量第二大的钢铁集团河北钢铁24日出台7月订货价格政策,其中建筑钢材下调50-250元/吨,而板材大幅下调350-450元/吨不等。首钢23日也出台7月份建筑钢材订货价格,每吨降幅120-230元不等。武钢和鞍钢也先后大幅下调了7月产品价格,部分钢厂的汽车板最大降幅达到了千元/吨。6、建筑钢材受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市场恐慌心态继续弥漫,导致成交低迷;如5月份,上海地区一些钢贸商对住宅建设工程提供的钢材减少了一半,预计三季度的房地产用钢需求量还将继续减少。汽车和家电等行业的生产逐渐进入淡季,尤其是汽车市场不再像前期那么火爆,对板材产生了冲击;一些汽车制造厂家5月份的产能连续2个月呈负增长,月环比负增长19.94%,而4月份为5.41%,汽车厂商的库存在增加,有的车企减产幅度进一步加大。再有南方汛期和北方高温持续,影响了建材终端需求释放,我国传统淡季特征显现;有一丝曙光的是: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时间的延长,7月下旬各地陆续大面积开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7、期市以及大宗电子盘也频繁震荡,给现货市场心态提供了“迷离”、“观望”和“恐慌”。也给减限产吹响了行动的号角;8、5月我国出口钢材494万吨,同比增加359万吨,增长265.9%,环比增加63万吨,尽管5月我国钢材出口量增加,但能否持续这一良好的出口势头,似乎比较困难;原因是:首先,国际钢材市场并不景气,也存在减停产的现象,如欧洲市场受欧洲债务危机和7-8月份欧洲国家休假期等影响,未来几个月的市场需求和进口将减少;亚洲地区钢材市场也出现疲软和低迷的态势,价格下跌,如印度市场的钢材需求亦由上半年的旺盛开始减弱,主要受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印度雨季到来的影响;韩国钢材市场依然低迷,需求不旺,库存增加,一些钢厂对外销售的冷热卷和热镀锌等出口报价均下调;同时,日本和韩国出口也希望提高。我国6月一些钢厂和商家的出口订单已明显减少,出口报价开始下降,如6月初,我国一线钢厂热轧板卷出口报价降至600美元/吨(FOB)左右,与4月中旬相比,降幅达到80-90美元/吨。其次,近期世界形势不稳定,希腊债务危机、西班牙债务问题、以及朝韩紧张局势对亚洲股市造成打击等,这些都将成为波及国际钢材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致使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给我国钢材出口带来重重阻力。再次,国务院已宣布钢铁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7月15日执行,由出口退税变为零退税。最后,我国汇率调整幅度发生了变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将给出口“雪上加霜”,当然也给铁矿石进口增加提供了条件,最值得担忧的是“热钱”怎样冲击我国。综合以上因素,7-8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将减少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2010-2015中国建筑钢模板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7月份,受第三季度铁矿石协议价格询盘并要求上涨;钢铁企业限产保价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节能减排对钢铁企业力度的增大将给市场以信心;市场用户和钢企都基本处于“亏损”边缘;生产企业在销售各环节价格“倒挂”情况将进一步放松坚挺的价格政策;经销商对市场的恐慌心理依然存在;下游需求观望和捂盘同时存在与限产有希望提高,将致使整体库存出现盘整;出口在退税取消、国际钢材价格下跌后盘整、国际海运费低位徘徊和国内价格不理想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将微弱减少;钢材期货市场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存在继续盘整的可能;国家防止通胀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将处于观望状态;房地产制约政策执行力度还在延续;南方汛期和全国高温将影响各地建筑施工;综合主客观因素,虽然有部分利好对钢材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但在价格下跌惯性、压力依然难缓解和部分经销商炒作初现等情况作用,钢材价格下行压力微大于利好支撑,价格震荡盘整将是主旋律,整体小幅下行的概率较大,主要决定因素是各钢铁企业减停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