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宏观环境 >  中国水利市场投资趋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水利市场投资趋势存在的问题分析

Tag:水利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2010-2015年中国水利管理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内容提要:基于30 多年来水利基建投资的分析,可将导致我国水利投资问题的原因分为:1.缺乏长效公共投入机制的保障国外成功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水利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 尤其是防洪工程建设更是靠政府投入。2.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扶持政策同属于公共服务领域, 交通、电信、能源等行业不仅有回报好、赢利高的经营性业务, 自筹资金能力强,而且在其发展初期, 国家还给予投资、收费、价格等特殊优惠的政策倾斜。3.中央、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严格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上明确分工,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1998 年以来水利投资总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但从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来看, 水利投资无论是规模、增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1.水利投资规模远低于其他行业,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很大 

    与电力、交通、通信等行业相比,水利建设投资没有显著增长。“ 九五” “十五”期间交通行业基础建设投资总规模为10 380 亿元、21 957 亿元, 而水利基建投资为2 134 亿元、3 654 亿元, 分别为交通行业的21%、17%。1998 年以来, 虽然水利投入的规模和水平较其他时期有较大提高, 但水利建设投资占国家财政支出、GDP 的比重仍然很低。据中国水科院的研究, 水利基建的最佳投资应占GDP 的比重为0.79% ~0.84%,而1998—2009 年间,水利基建投资占GDP 的比重维持在0.37%~0.62%之间, 与最佳投资规模尚有一定差距。 

    2.水利投资波动较大 

    “九五” 时期水利基建投资平均增速达到25%,“十五”时期水利基建投资平均增速和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增速均不到5%, 远低于国家财政支出和全社会固定资产两位数的增速,“十一五” 时期水利基建投资平均增速重新上升至22%左右,水利建设投入的波动性过大无法满足水利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应适度超前发展的要求。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财政性投入为主的特点未得到充分体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仍较低。 

    3.水利投资区域差异大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财力难以支持水利建设需求。水利投入区域差异较大, 中央水利投资规模不足,地方水利投资缺口更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有限,形成了一些“半拉子”工程,宁夏青铜峡、内蒙古河套灌区等地骨干工程完成很长时间,但因资金不足, 配套工程不能及时实施,导致工程长期不能达到设计效益。由于资金缺乏,有些地方形成了“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的局面。 

    4.水利投资投向不平衡,尤其偏向大中型水利工程与水库工程建设 

    “九五”以前,水利投资的重点是水库工程建设,20 世纪90 年代后,防洪工程类投资跃居首位,水库工程类次之。“十五”期间,防洪工程类投资达到46%,供水工程16%,灌溉工程12%。而除涝工程类投资最高的时候为水利总投资的6%,“十五” 期间仅为1%~2%。近期多地大雨到暴雨造成城市严重内涝,暴露出国内城市在除涝方面的漏洞很大,加强城市除涝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基于30 多年来水利基建投资的分析,可将导致我国水利投资问题的原因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缺乏长效公共投入机制的保障国外成功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水利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 尤其是防洪工程建设更是靠政府投入。我国却在公共财政投入上经常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每年的水利投资的多少与水旱灾害有直接关系。连续几年发生水旱灾害, 水利投资就必然增加较多,如1998 年长江、嫩江发生特大洪水, 水利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的比重从1997 年的3.2%上升到1998年的3.8%。这对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十分不利。 

    2.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扶持政策同属于公共服务领域, 交通、电信、能源等行业不仅有回报好、赢利高的经营性业务, 自筹资金能力强,而且在其发展初期, 国家还给予投资、收费、价格等特殊优惠的政策倾斜。而水利行业与电信、交通等行业相比,虽然有水利建设基金,但附属其他收费, 由于征收来源萎缩等原因,水利建设基金目前每年的征收规模小,且仅有的“两工”政策也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被取消,使水利投入明显不足,加之已有政策随时间推移导致可操作性降低,极大地制约了水利可持续发展。 

    3.中央、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严格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上明确分工,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随着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深入,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财政规模相对缩小,其中可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就相应减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多属于吃饭财政,很难拿出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中央和省级财力雄厚,但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水利建设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