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轻工纺织 >  2014年我国玩具出口增长态势分析

2014年我国玩具出口增长态势分析

Tag:玩具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据统计,今年1-4月,我国玩具出口2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5%。
一、今年1-4月我国玩具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4月份出口额呈现缓步增长态势。继今年2月我国玩具出口额出现环比下降后,4月出口额出现小幅增长,当月我国出口玩具3.8亿美元,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74.8%(如下图)。

    (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逾5成,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略有下滑。今年1-4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玩具13.5亿美元,同比增长7.9%,占同期我国玩具出口总值的47.6%。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玩具11.1亿美元,同比下降2.8%。 

    (三)美国、欧盟和香港居出口前3位,其中对欧美市场出口下降。今年1-4月,我国对美国出口玩具8.6亿美元,同比下降0.08%;对香港出口玩具2.2亿美元,同比增长7.6%;同期对欧盟出口玩具6.2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2.5%。以上3者合计占同期我国玩具出口总值的60.9%。 

    (四)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出口出现下降。今年1-4月,私营企业出口玩具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玩具9.9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上述2者合计占我国玩具出口总值的71.7%。此外,国有企业出口玩具3.7亿美元,同比下降8.4%。 

    (五)动物玩具、带轮玩具和智力玩具为最大出口品种。今年1-4月,我国出口玩具中,动物玩具出口4.3亿美元,同比下降0.002%,为最大的出口品种;出口带轮玩具2.6亿美元,同比增长9.3%;同期智力玩具出口1.8亿美元,同比下降6%。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玩具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二、当前我国玩具出口面临的制约因素 

    随着国际玩具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门槛的不断提高,以及贸易技术壁垒的增加,我国玩具在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产品档次及应对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弱势逐渐呈现,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一)  综合成本快速上升,企业竞争优势被严重削弱 

    2012年受中东动荡局势影响,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在原油价格飙升带动下,合成树脂等玩具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上扬。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例,2012年3月23日-30日涨幅就在10%以上[1]。而人民升值之势也未停止,4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为6.3,较上一交易日上涨95个基点[2],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此外,快速上涨的人工成本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优势。2011年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2049元,涨幅达21.2%[3]。在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国内玩具企业生产成本年均增长20%左右[4],玩具出口竞争优势受到严重削弱。 

    (二)在欧美高安全标准下,国产低质量水平的玩具召回频发,制约其出口。近期美国修订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5],对玩具重金属含量、塑料增塑剂含量、玩具产品附属小物件的安全性要求提升到了史上最高要求,如:该法案规定玩具涂层中重金属铅、镉的限值不能超过90ppm和60ppm[6]。这是继去年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之后,欧美市场针对儿童玩具出台的又一项高标准的法规。而我国玩具陆续爆出质量问题,如广东澄海采用生活垃圾和医疗废料制造儿童玩具等。近期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预警系统(RAPEX)对产自中国的“Star and Rose”牌玩具鸭、“My Farm”牌塑料动物套装、滑板车等玩具累计发出11起消费者警告[7]。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向中国发布召回通报11起,其中5起涉及儿童玩具及产品[8]。国产玩具在生产制造环节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出口形成较大的制约。 

    (三)我国玩具制造成本不断上涨,国际订单流失现象加剧。我国玩具业属于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汇率十分敏感。据统计,现阶段越南制造业工人平均月薪为1000元、印度为600元,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人的工资在2500-3000元左右[9];此外,我国3月份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9%,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4个月呈回升态势,为2011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10]。汇率方面,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5.1%,未来升值压力依然较大。劳动力、原材料和汇率3方面压力持续削弱我国玩具出口优势,导致国际订单逐步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成本更有竞争力的东南亚国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