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轻工纺织 >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Tag:纺织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要:提升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重要任务。1.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 优化纺织产业区域布局。3. 合理发挥政府职能。4. 加强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升级。5.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6.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服务作用。7. 完善集群内公共服务体系。8. 大力提高产学研合作。9. 努力打造区域品牌。10. 推进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

    2012-2016年中国纺织市场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仍然普遍面临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等瓶颈问题,相当一部分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自主创新、现代管理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如何提升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在新世纪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而谋求更大发展的根本之路。纺织工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就是提高纺织产业创新能力,通过材料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产品构思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教育创新从而获得附加值。 

    2. 优化纺织产业区域布局。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大量存在东南沿海地区,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持续高涨,但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纺织工业的资源、能源日趋紧张,土地、劳动力及管理成本大幅上升。中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具有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纺织加工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西部地区具有纺织天然纤维原料和石油等资源的明显优势,正逐步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原料加工基地,中西部纺织工业发展空间较大。加快沿海地区产业整体升级,并引导东部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形成东西互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理产业梯度格局,从而提升纺织业整体水平。 

    3. 合理发挥政府职能。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大多处在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低层次发展阶段,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区域品牌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形成。而对日趋激烈的全球性的竞争,政府应着力改善产业集群的共生环境,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升级发展,防止产业集群衰退消亡。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来协调和引导,政府应该,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协调引导的职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建立一个健康的大环境。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营造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致力于营造适合集群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包括正确引导社会走向的投资机制、良好的融资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的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等。 

    4. 加强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尽管行业特色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乏细致的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 

    这样,不仅分工得不到细化,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之所以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缘由,是集群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分工既包括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分工,也包括相关支持企业的横向分工。因此,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不仅要重视群内企业分工协作,还要重视不同集群间分工协作。 

    一是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合作。由于我国许多纺织产业集群层次较低,各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 

    迫于竞争压力,往往会导致价格战的出现,非常不利于集群整体发展。加强集群内企业间分工与合作。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协议,企业间按照分工分别在生产链的某一环节上进行生产,形成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互为依托的产业链,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二是深化不同专业集群地之间的分工协作,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随着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产品系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仅仅局限于同一集群内不同企业间合作的模式已不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各专业产业集聚地之间和企业之间需要全新、深化的合作模式,创新业务流程。 

    5.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当前仍处于粗放型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国际竞争力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上,自主创新能力处在较低的水平。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技术壁垒、反倾销等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抬头,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使我国主要依靠相对比较低的要素成本、过度依赖技术和设备进口及产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越来越深刻的凸显出来,自主创新对于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就显得更为关键。纺织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存在的产业低度化、产业同构化和市场竞争无序化的普遍问题,向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持续生命力之所在。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培育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才能既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纺织业能源占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又能增强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突破欧美设置的纺织品进口技术壁垒,否则只能是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被淘汰。 

    6.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服务作用。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全面规划、区域协调、企业合力的市场化过程,离不开行业性组织发挥作用。行业性组织有责任代表行业整体利益,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行业新型工业化的整体构思、政策建议和工作计划,开展面向企业有关的信息、咨询、培训,以及国际台作和市场拓展工作,对行业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实施全面跟踪、指导和服务。 

    7. 完善集群内公共服务体系。纺织产业集群是由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关联性企业群体、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和相关公共部门构成的集群经济组织系统。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仅靠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加强产业集群平台的建设。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着力增强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完善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8. 大力提高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创新是集群形成和企业能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纺织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积累与提升的有效方式。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精髓在于建立产学研之间的互动模式,促使大学、科研机构与集群内企业一同成长,相互促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指导、支持和服务,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跟踪调研、研讨,及时解决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产学研各方能够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真诚合作,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取得的成果能够按其投入合理分享。促进产学研各方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体制和机制,使产学研合作创新成为加强纺织自主创新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永恒的动力。 

    9. 努力打造区域品牌。品牌是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产品里的科技、创意、品质、品味、文化含量及它们的集合。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不能始终以“贴牌”生产为主,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纺织品牌,加快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层次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转变,尤其是要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品牌建设应成为我国纺织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附加值的一条重要途径。 

    10. 推进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是典型的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从全球价值链来看,由于我国设计、技术和销售网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同时又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所以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的纺织集群处于低附加价值的环节。单纯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必须首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要突破治理者在价值链关键环节设置的“壁垒”,顺利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全面升级,必须提高产品附加值或者是向上游的面料研发拓展,或者是向终端的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延伸,或者是在物流环节提供增值服务,在与治理者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价值链的升级。只有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特别是“微笑曲线”两端的进入与控制能力,迅速提高我国企业在纺织产品设计、研发、品牌运作和营销环节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才能促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越。


上一篇:2012年我国纺织产业相关政策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