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定制服务 | 订购流程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汽车 行业研究 市场研究 市场发展 食品 塑料 电力 工业控制 空调 乳制品 橡胶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观察 > 能源矿产 >  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价发展态势

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价发展态势

Tag:有色金属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有色金属(含矿砂,下同)[1]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随着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生产和消费国。2013年前7个月,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产能过剩,有色金属进出口均价大幅回落,进口平均价格最大降幅超35%,出口超20%。 

    据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口平均价格均呈下滑态势,其中,6月和7月降幅均超35%。出口方面,5月我国有色金属出口平均价格下降20.80%。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进口快速增长,7月进口量创19个月以来新高,出口企稳,进出口均价显著下降

    1-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口9312.69万吨,同比增长24.75%。其中,7月进口1565.69万吨,创2012年以来的月度最高进口量,同比增长高达68.11%。1月和6月进口飞速增长,同比增速均超过50%;出口321.87万吨,同比增长5.76%。月度出口量徘徊在45万吨左右。

    有色金属均价下滑,使得进出口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1-7月有色金属进口513.66亿美元,下降6.61%,平均价格551.60美元/吨,大幅下降25.14%;出口133.58亿美元,下降2.19%,平均价格4150.10美元/吨,下降7.51%。(下图)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据主要地位,占比超过6成,保持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占比有限

    前7个月我国有色金属一般贸易方式进口8564.79万吨,同比增长24.61%,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总量的91.97%。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196.20万吨,同比增长12.19%,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总量的60.96%。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254.08万吨,占比仅为2.73%;出口59.57万吨,占比为18.51%。(下表)
 
    表1:2013年1-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方式

贸易方式
进口量
(万吨)
占比
(%)
同比
(%)
出口量
(万吨)
占比
(%)
同比
(%)
合计
9,312.69
100.00
24.75
321.87
100.00
5.76
一般贸易
8564.79
91.97
24.61
196.20
60.96
12.19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35.64
0.38
-34.62
27.70
8.61
-20.21
进料加工贸易
218.44
2.35
103.75
31.87
9.90
7.95
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
252.81
2.71
-6.03
36.26
11.26
33.25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
210.80
2.26
60.04
28.02
8.70
-22.75

 
    三、自印度尼西亚进口占据半壁江山,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市场分散,前5位占比不足4成,新兴市场保持强劲增长
 
    进口市场高度集中。1-7月进口量排名前3位国家在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量中的占比超过8成。其中,自印度尼西亚进口4789.75万吨,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总量的近半壁江山,同比增长22.17%。自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口1524.36万吨和1184.04万吨,占比均超过12%,同比增长均超过19%。
 
    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在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量中的占比仅为37.18%。其中,对韩国出口33.43万吨,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总量的10.39%,下滑16.65%。对美国出口23.71万吨,占比7.37%,增长26.06。对越南出口21.72万吨,占比6.75%,同比增长97.67%。对日本和马来西亚出口保持在20万吨,占比均不超过6.5%。(下表)
 
    表2:2013年1-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国别

进口
出口
进口
数量
占比
同比
出口
数量
占比
同比
国家
(万吨)
(%)
(%)
国家
(万吨)
(%)
(%)
合计
9,312.69
100
24.75
合计
321.87
100
5.76
印度尼西亚
4789.75
51.43
22.17
韩国
33.43
10.39
-16.65
菲律宾
1524.36
16.37
19.64
美国
23.71
7.37
26.06
澳大利亚
1184.04
12.71
25.48
越南
21.72
6.75
97.67
印度
455.2
4.89
673.05
日本
20.75
6.45
-19.54
智利
202.53
2.17
13.86
马来西亚
20.01
6.22
108.08
秘鲁
135.06
1.45
23.5
香港
17.99
5.59
-12.12
美国
133.31
1.43
-7.34
阿联酋
12.46
3.87
100.71
几内亚
64.43
0.69
460797.9
印度
11.88
3.69
28.27
香港
52.21
0.56
-49.61
泰国
11.47
3.56
30.82
加拿大
47.42
0.51
44.09
台湾省
10.99
3.41
64.98

 
    内容选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五、进口以资源类矿产品为主,镍矿砂和铝矿砂是主要进口品种,二者占比超过8成,保持快速增长,出口以简单加工品为主,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和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是主要出口品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现有矿产资源储量保障程度低,原材料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前7个月,我国4种有色金属矿产进口8930.64万吨,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进口总量的95.90%。其中铝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最大,进口3918.69万吨,占比42.08%,同比增长高达47.37%;镍矿砂及其精矿次之,进口3773.14万吨,占比40.52%,同比增长20.74%。4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出口281.02万吨,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出口总量的87.31%。其中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206.47万吨,占比64.15%,仅增长1.02%;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出口50.46万吨,占比15.68%,微幅增长0.81%。(下表)
 
    表3:2013年1-7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细分商品

进口
商品
进口量
(万吨)
占比
(%)
同比
(%)
出口
商品
出口量
(万吨)
占比
(%)
同比
(%)
铜矿砂及其精矿
540.02
5.80
36.82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50.46
15.68
0.81
镍矿砂及其精矿
3773.14
40.52
20.74
未锻造的铝及铝材
206.47
64.15
1.02
铝矿砂及其精矿
3918.69
42.08
47.37
未锻造的锌及锌合金
0.3
1.06
-49.68
铬矿砂及其精矿
698.79
7.50
30.89
镁及其制品(包括废碎料)
23.75
7.38
6.62

 
    今年前7个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主要有:
 
    一、全球经济低迷,供过于求,致价格下降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主要发达市场除美国经济增长表现尚佳外,其他市场经济增长欠佳。受宏观经济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全球低利率背景下,资源领域投资旺盛,有色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产能迅速扩大,供应过剩。
 
    从国内看,上海铜库存高企,电解铝面临产能不断释放和库存攀升的压力,铅锌矿山及冶炼厂开工率回升,国内供应压力继续增大,产品价格出现下滑。7月上海期货交易所铜、电解铝、铅、锌当月期货平均价分别为49982元/吨、14453元/吨、13773元/吨和14479元/吨,环比下降6.1%、1.8%、0.9%和0.4%,同比下降9.8%、7.2%、7.2%和0.7%[2]
 
    二、我国有色金属产量高居不下,导致矿产资源进口量和有色金属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下,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生产运行整体平稳,开工率回升,产量增长企稳。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1-7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3]产量2287万吨,同比增长10.3%,提升3.6个百分点。其中,电解铝产量1249万吨,增长8.5%;铜、铅和锌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4]。随着产量不断增加,有色金属进口矿资源不断增加。
 
    有色金属行业产能过剩,其中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以电解铝为例,2012年国内电解铝产能为2765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2%[5]。2013年,在建电解铝产能仍有1000万吨[6]。产能过剩压力较大,使得有色金属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国家积极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产能,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趋紧,以及有色金属行业各项成本攀升和贸易摩擦加剧,行业发展不容乐观。
 
    一、国家继续加大高能耗、高污染的有色金属行业产量控制和环保监管力度
 
    我国有色金属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两高一资”产业模式一直为外界所诟病。《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规定“十二五”期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年产量控制在4600万吨,年均增长率控制在8%左右。8月环保部修改铝工业、铅锌工业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7]
 
    二、各项成本不断攀升,行业处于微利状态
 
    国内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不断创新高,以及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今年1-7月,我国多个省市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截止6月底,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5.6%,其中兑美元升值1.7%,兑欧元升值3.3%,兑日元大幅升值了16.7%[8],相对高位的汇率拉高企业经营成本。
 
    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16.3%,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12.15%和8.06%。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73.1亿元,同比下降12.45%[9]
三、贸易摩擦增多
 
    为支持本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不断。近几年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的铜管、铝型材、铝板带箔、铝轮毂和金属镁等发起了反倾销调查。这些国家既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也有新兴市场的印度、阿根廷等。
 
    四、高端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弱
 
    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单一,附加值低,深加工产业链短,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出口产品价格远低于进口。1-7月我国出口铝材、未锻造的锡及锡合金和镁及其制品(包括废碎料)的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为3240.5美元/吨、18055.2美元/吨和2952.9美元/吨,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为4734.9美元/吨、22514.2美元/吨和8486.9美元/吨,进口价格分别为出口价格的1.46倍、1.25倍和2.87倍。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有色金属产业链上游矿产资源和中游简单加工均处于低位调整,为下游深加工环保产品带来发展机遇。从成本端看,持续超低位的原材料价格,利于降低终端产品价格,极大程度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从政策层面看,《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发展深加工产品。8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10],明确节能环保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对于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大、行业效益低和转型升级任务重的有色金属产业来说,升级为支柱产业,将成为撬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支点。借助成本大幅下滑之际,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快产品升级,大力发展深加工节能环保产品,是走出困境的不二选择。